第六卷 解说

  《惊爆危机ANOTHER》终于来到第六集了。达哉告别日本的日常生活,东奔西走地努力奋斗呢。虽然也有种在黑社会中愈陷愈深,到最后无法脱身的感觉就是了……在上一集也稍微提到过,将一切交给他人决定,待在安全保护圈下前去冒险的故事主角,让人有点难以接受,所以就让达哉渐渐无路可退。要是自己的才能被某人拷贝,并拿去做些杀人越货的事情大赚一笔……相信任谁都会气得怒发冲冠,有着诸如此类的感受。

  所以就以这种感觉帮他做出了动机。

  顺道一提,达哉也终于在本集中从●●毕业了。该说他已经无法回头了吗,照这个情况下去,他真的能回去那个和平的日本吗?他应该已经承受极大压力而濒临极限了,这方面今后究竟会如何发展呢?

  我经常觉得「机器人故事」这个类别具有几项优点与缺点。

  当中的优点即是能生动描写战斗场面,减缓伤害描述的刺激性(机器人就算断手断脚也没关系),能在真实性上加入各种方便的虚构设定。

  缺点就是得要求读者拥有各种知识,减缓伤害描述的刺激性(降低紧凑感),一旦描写不当就会让故事变得非常假。

  ……大概是这种感觉吧。

  还有「死人」的问题。将敌机帅气地「击破」的感觉是很棒,但敌机上头可也确实坐着人,要是机体爆炸,就确实会有一名操纵者身亡。将「敌机」这种搭乘物解决掉的爽快感,与杀人的不快感。我也从很久以前起,就一直在烦恼这方面的冲突该怎么解决。

  特别是这类别的故事经常会让十多岁的少年少女担任驾驶员,所以该如何处理「击破敌机」的状况,相信有许多创作者尝试过各种方法吧。我不时会闪过这种念头。

  在写《FMP》本传的时候,由于宗介本来就是杀敌绝不手软的人,所以也不需要太过烦恼这方面的事情。

  呃——还有两页啊。

  就来做个近况报告吧。我最近不知道为什么重新迷上钢弹模型了。把弃置十年以上的喷笔与空压机整套搬出来,还弄了新的喷漆箱,埋头苦干制作吉姆(注:钢弹系列中的机体名称)。

  然后让我切身体会到……我制作模型的功力还真烂!

  边角没办法弄得立体分明、结合缝也无法完全消掉(是自以为已经消掉,但完工后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微妙的坑洞……)、刻线是毁灭性的笨拙、遮蔽没办法贴得很漂亮、颜色搭配与转印贴纸的贴法也毫无品味。

  我的天啊!明明就很嚣张地接受电击HOBBY MAGAZINE杂志的采访,但我这种水准,岂不就是像「装饰在附近的模型店里,感觉有点微妙,完成度也很那个,基于情面才展示出来的熟客作品」吗!太丢脸了,真的是太丢脸了。

  我还想说,总有一天要用我流的方式组装AS的立体商品——像是「我专用的M9」——然后公开在推特上自豪呢……

  由于技术实在太差,所以我就去认真翻阅模型杂志的教学专栏,找出自己的缺失,重新考虑工具与材料,努力以「不标新立异,做工精美的HGUC吉姆特装型」为目标。不过昨天在与责编森井商讨完后,整个人喝得醉醺醺地回家,把事情给搞砸了。由于零件的墨线上得很满意,就趁着酒意得意忘形起来,立刻拿去喷透明漆,结果墨线的珐琅漆就晕散开来……漂亮表面就这样给墨迹毁了。

  我是笨蛋吗!最初明明就千交代完交代自己「一定要等漆完全干掉后,才能进行下一个阶段」!……总觉得好想死。

  说到好想死,上礼拜我去了新宿一家名叫模型Factory的模型店(这家店很棒,我超推荐!),发现那里装饰着一架跟自己制作的款式相同的吉姆特装型。是专业模型师的作品。制作技术高超的超帅气吉姆特装型。不能看那种东西,要是看了会丧失干劲……想是这样想,但我还是看下去了。

  ……我不想活了。

  好,写满两页了。

  如此如此这般这般,ANOTHER的剧情也渐入佳境了。敬请期待第七集吧!(总觉得这句话说得有点虚伪。)

  二〇一三年七月 贺东招二

  性能规格

  制造:技术研究本部与EHI社(惠比寿重工)

  全高:8.6m

  重量:13.5t(基本装备时)

  动力源:钯反应炉(日立制作所PRH-281[3400kW])

  最长作战行动时间:70小时

  最高自走速度:130km/h

  最高跳跃高度:20m

  固定武装:

  JSW&EHI 「Gorgon」155mm破碎炮

  亚利安科技系统 「Bushmaster3」35mm机炮

  EHI 「Lindworm」兵装系统

  及其他武器

  基本携带武器:无

  CONNECT UNIT

  与本体连接的连接组件。

  MAGAZINE

  连接突击步枪时作为预备弹匣使用。弹匣就接在背部的加强结构部上。

  ASSAULT RIFLE

  单独使用步枪时,会接上专用的弹匣。

  机体解说

  EHI(惠比寿重工)计划的国产第三世代机AS-1的衍生方案之一。

  就如同在第二集提过的,AS-1具备在同世代的各国机种当中数一数二的动力输出与强韧的驱动系统。这种有别于日本传统的「轻薄短小」的工业制品,可说是「美国风的宽大厚重」的设计理念,或许也反映出开发主任沟吕木克郎的个人哲学(他本人的爱车也是美国车)。

  当然,不可能光凭开发主任的任性来决定AS-1的规格,这主要还是基于至今各种国产兵器的生命周期,打从计划初期就规划好要确保「机体能伴随改良永久运用的重复性」所致(毕竟陆上自卫队至今仍有数百辆近40年前的七四式战车仍为现役)。

  AS-1强韧的「基础体力」虽带来了预算膨胀的沉重缺点,但也同时获得「优秀扩充性」的副产品。

  而为活用机体这种充裕的筹载量,所提案的即是AS-1的火力支援机型,通称〈BlastRaven〉。

  全面废除高速机动系统〈捷变推进器〉,改搭载各式各样的兵装系统取代。藉此获得寻常的第三世代机当中,仅有少数机体(如M9A1E1〈军火型〉等)才能够运用的压倒性火力。尽管无法期许有如「Blaze」的运动性,却能保持轻易给予敌方机甲部队重大打击的能力。

  提供给新生D.O.M.S.的扩充机组就如剧中所述,此外还准备了地对空导弹、反战车飞弹、反物资机炮、多功能火箭发射器,以及能翻山越岭的反舰飞弹等,能极为灵活地变更装备。在比较极端的计划当中,甚至还考虑要配备反弹道飞弹(但毕竟是随现场气氛起舞的提案,想必不可能实现吧)。

  右腰的〈Gorgon〉破碎炮是向制造「Demolition gun」的舒华德军工厂购买专利,由惠比寿重工独自改良的机型。尽管有效射程稍微受到限制,但所配备的刺刀型单分子刀,也让〈Gorgon〉获得紧急情况时的近战攻击能力。

  在先制攻击遭到严格限制的现行自卫队法下,〈Blast Raven〉能发挥实力的场面有限,在某些任务当中甚至能被自走炮取代,不过这是考虑到将来的可能性而纳入选项之一的计划。

  顺道一提,雾谷议员依旧惯例帮〈Blast Raven〉想出了昵称。他同时也自信满满地想帮其他的衍生机型方案命名,秘书小姐与下村一佐究竟能抵抗到什么时候,也很令人期待(真是可怜……)。

  AS-1还存在着其他许多改良方案。直到最近都还意志消沉的日本开发人员,在听闻达哉等人的奋战与战斗资料后,纷纷精神大振,无偿带给他们各式各样的装置与机组(虽然有些是因为AS-1计划取消,原本就被当作废铁的机材)。

  贺东招二AS解说

  用AS-1的衍生机型来玩吧!……因此,就先试着大幅改造了莉娜的二号机。砰砰砰的疯狂开炮!虽然这身装备让速度大幅下降就是了……

  不过照惯例,只要这类机体疯狂扫射起来,寻常敌机就算再怎么努力,都还是会有哪边被击中,失去平衡,然后再吃下一发大口径炮弹,轰隆地被干掉。这么说来,莉娜难道是负责开路的?不,才没有这回事!

  这次达哉的一号机也严重损毁,看来下一集也能大肆改造一番呢。或许三号机与四号机也会接着登场喔!

  性能规格

  制造:吉翁特隆/骑士动力

  全高:8.5m     重量:10.5t

  动力源:钯反应炉(罗斯&汉布尔顿SPR3300[3300kW])

  最长作战行动时间:190小时

  最高自走速度:250km/h

  最高跳跃高度:50m

  固定武装:

  M11A1 12.7mm链炮×2

  M18钢索枪×1

  基本携带武器:

  H&K Haenel SG8 35mm步枪

  雷神/GE K1「标枪」超高速飞弹

  皇家兵工厂 M1108反战车短剑

  吉翁特隆 GRAW-6单分子刀

  机体解说

  特种部队规格的最新锐机型。详细规格是极度机密,唯有名称广为人知。生产机数极少。陆军三角洲部队、海军海豹部队等特种部队的强袭机兵小队皆有配备,以从事各项机密作战。

  虽是以M9A2〈强化型〉作为基础,但钯反应炉、肌组件与电子战装备等组件大都变更为特制品。以极为严格的精度组装,追求所能想象的最高规格。外观虽与过去的M9相差无几,但内容可说是更加先进的机体吧。

  头部是全新设计。搭载高感度、立体视、强化抗ECS性能的高密度感应器,内藏独特的振动控制结构及两挺反物资机枪。

  此外,机体各部位还装备新型的不可见型ECS,能实现几近完全的透明化。外加上极高的静音性,让「Sigma」拥有世界最顶级的隐秘性能。

  同时还追求最高等级的马力与运动性,号称其性能已达到搭乘者的肉体极限。事实上,运动性与抗G性能也完全没考虑一般操纵兵操纵的情况,装甲防御力也保持在最低限度(并未设想遭敌方击中的情况),是只提供给少数菁英,非常难以驾驭的设计。用汽车来比喻,就是F1赛车的等级。M9A2的「驯兽师系统」也因为没必要而完全废除。

  顺道一提,就综合性能来看,〈Sigma Elite〉与米斯里鲁的M9可说是几乎相等。但考虑到技术纯熟度与运用便利性,可认为这是架比米斯里鲁M9还要优秀的机体。只要排除米赫洛夫等人使用的神秘AS,毫无疑问是世界最顶级的机体。能与这架机体互别苗头的,恐怕只有目前正在持续测试改良的日制机体〈Raven〉吧。

  承接这项改装作业的,是波士顿的新兴企业——骑士动力公司。这间由年轻AS技术人员与退役军人共同成立的公司,在短时间内创下众多成果。他们凭借这些佳绩与人脉着手推动〈Sigma Elite〉的开发计划,并在现场特种部队队员的强烈推荐下获得采用。但开发原本的M9的吉翁特隆公司(康宁汉社长以后)对于其规格与契约内容,还有众多新专利表示强烈的反对意见,目前也正在展开法律诉讼。吉翁特隆主张「骑士动力擅自改造本公司的产品当作自己的功绩」,骑士公司则主张「吉翁特隆在本公司提供必要性能后,立刻翻脸不认人想独占利益」。实际上,当初吉翁特隆公司对〈Sigma Elite〉的开发计划十分消极,与军方签订的契约内容也将失败时的风险完全推给骑士公司。这也可说是双方争执的开端。

  吉翁特隆公司与骑士公司目前也正针对进行中的次期主力AS计划(第四世代型AS),以「XM11(骑士公司&GE公司)」对抗「XM13(吉翁特隆公司)」的形式相互竞争中。这些究竟是怎样的机体,目前还尚未明朗。

  贺东招二AS解说

  超级强大帅气的M9会是怎样的呢?在仔细思考后,结果变得跟原型M9极为相似了……可是很帅喔!请跟第一集的令人失望的M9比较看看!M9就要这样才行!不过该怎么说好,特种部队的形象真的有许多难处呢。机器人的英雄性及特种部队的不起眼性,实在是难以两全。这次则是豁出去,往英雄风格的方向设定。

  顺道一提,封面的机体是雪山迷彩,所以是白色涂装。如果是在中东等地,则会有其他颜色的机体在奋战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