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作家使尽浑身解数的作品能让更多读者看到必须怎么做?
小说,特别是娱乐小说(轻小说)的销售好坏,到底是由什么因素来决定的呢?
作家的文笔?角色?封面插画?我自己是觉得以上都不是正确解答。那是由作品有不有趣来决定的吗?──这感觉好像也不太对。
如果作品「卖得好、卖不好」不等于「有趣、不有趣」的话,那到底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我自己觉得是看能够接触到这部作品的人数来决定。就像「写在开头」当中里提到的一样,一部作品有不有趣,其实是由个人主观下去认定,而且每个人定义当中的共通之处其实非常模糊。而且(我个人认为)创作物,没有何任一本作品可以说它不有趣。综合以上因素,决定作品卖不卖得好的因素,就会变成是能不能让这个作品当中内含的「有趣」成分,好好传达给读者知道,并且能不能让读者正确了解到这些「有趣」成分其中的含意才对。
正确来说,就是「能让更多读者了解到作品哪里有趣」的时候,小说就会卖得更好……如果要更深入整理的话,决定性因素就是「这部作品有没有机会能让读者去判断到底有不有趣」。
不会有一个小说家在执笔时,是想要写出一本无聊的小说。当创作者「希望能给其他人看到」的时候,至少对于他本人来说,这一定是一部「有趣」的作品。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能不能让读者了解到有趣之处在哪里,以及能够了解到的读者到底有多少。
那这样的话,如果我们想要防止「无法让读者看到有趣之处在哪」也就是会让书「卖不出去」的情况发生,应该要怎么做才好?想要让作家尽自己所能,使尽浑身解数创作出来的作品,能够让更多读者看到的话,我们应该要怎么做才好?
我想去思考这些事情,应该就是编辑这个要从旁协助作家的职业,必须要负责的工作。
■能卖的作品在「演出」上不一样
如果作家和编辑,希望能让读者照自己原本的意图,去解读自己最希望他们能看到的场景,那有很多事情必须要做。
而手法其中之一就是「演出」。所谓的演出,其实就是「在表现事物的时候,能让人可以更加注意到某些部分的技巧」之总称。藉由这些演出手法,也许可以对读者强调自己想要说的事情,或者让人可以更容易理解。对于作品整体来说,也因为对剧情增加了高低起伏与抑扬顿挫,所以能够让读者会想要继续看下去(能够维持读者对作品的兴趣)。
在这边我们实际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先假设有一幕女主角因为遭受令其感到难过的冲击,所以忍不住从主角身边跑开的场景。而这一幕,正是作者和编辑在作品当中「最希望读者可以注意到的场景」,同时也是必须要表现出「女主角这时难过的程度深刻到让她忍不住从主角身边跑开」的场景。
那么如果想要让读者清楚明白到这一点,我们应该要如何表现女主角有多难过才好呢?
这时最直接简单的就是「泪水」和「颤抖」,这种可以实际对外表现的感情符号。如果把这些符号当作象徵,用来表现从主角身边跑开的场景,那就能提高传导出「女主角的悲伤」这个要素的比率。最基础的做法,就是表现出女主角的身体正在颤抖,然后将焦点聚焦到女主角脸上,让读者看到女主角流下的泪水……虽然这样做也不差,但如果只有这样的话,实在是太过「普通」了点。
如果想要更强烈地让读者感受到「女主角的悲伤」,那么「演出」还不是很充分。
「演出」就是戏剧使用的辛香料,负责在关键时刻帮故事提味。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强化「演出」,有一种方法就是反而刻意不去描写女主角的表情。故意加入女主角低下头的描写,隐藏住和女主角脸部表情有关的情报。而再从她看不到的脸上,滴下一滴眼泪到手背上面。之后还可以马上加入水滴不停滴落到手背上……这种在后面多推一把,来强化演出的描写。
像这样子的演出,看起来应该是比单纯描写女主角流下眼泪的场景,能够让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在这边要重覆强调的是,一部作品「卖不卖得出去」,是由「有没有好好把自己想要强调的元素让读者看到」、「有没有尽可能让更多读者有去判断这部作品的机会」来决定。不管是看完之后给予作品正面意见的读者,还是负面意见的读者也好,重点就是在能够接触这部作品的人数到底有多少。
为了尽量让更多人发现到这部作品的「有趣」之处,我觉得「演出」是能在作品里使用的手段之一,所以总是会特别注意到「演出」。
■不要背叛期待,要背叛不安
那读者在看到什么样的发展时,才会觉得「有趣」呢?
我自己是认为,就是当他们看到「没有背叛期待,而是背叛了不安」的那一瞬间。
一部作品绝对不能背叛读者的期待。这是最重要的前提。读者还是会希望能看到主角帅气获得胜利(至少会这样希望的人比较多),一定也希望看到自己投入感情的角色,最后可以得到一个幸福的结局。
如果遵照这个想法,我们就会得到既然读者想看到这些,那我们就照他们的期待去描写故事不就好了这种结论……但只是这样做的话,那实在称不上是一部及格的娱乐作品。读者在内心深处,一定也会希望作品能够「令自己感到十分吃惊」。所以我们也必须要超越读者预料范围的发展才行。
不过有一件事绝对不能搞错,那就是「超越读者预料范围的发展」,并不是指让故事去「背叛读者的期待」。如果真的这样做,就会变成网路黑话当中的「谁得发展」(指「这种发展有谁会高兴(得到好处)?」之意)。这并不是叫你写出牛头不对马嘴的剧情,或是搞出一个设定完全没有人能够了解的角色。读者对于这种「不看场合」的发展十分敏感,到最后不要说是被评为一部烂作了,甚至有可能直接在半途放弃看完整部作品(读者必须要先把一部作品从头看完,才会真正对作品下「评价」)。
如果用《灼眼的夏娜》来举例,坂井悠二原本是在故事当中,一点一点慢慢学习到「存在之力」,这个可以说是「秘密物理法则」的力量,持续锻炼到最后,才终于获得能和强悍敌人正面对抗的能力。但如果故事发展变成他突然获得神秘的超能力,甚至足以扭曲「存在之力」的法则,而战胜了强悍的敌人;或是偶然认识了自卫队高官,请他直接对敌人根据地发射飞弹的话。读者看到这种发展,的确是有可能会觉得吃惊,但是绝对不会有人认为这种发展「超越期待」,应该大部分人都会觉得「低于期待」才对。也可以说是看到自己的「不安」成真了。而当读者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就会认为「这部作品和我好像不太合」,而到最后就会直接放弃继续阅读作品。
■写小说时,绝对不能做的事
所谓娱乐,自然就是指取悦他人,让人能享受到乐趣的事。而我觉得轻小说,就是应该要被分类为娱乐小说的作品。
所以读者在购买一本小说的时候,一定会期待「这本书会如何来取悦我」、「我能在书中感受到怎样的兴奋快感」。
那在写一本娱乐小说的时候,有哪些「绝对不能做的事」呢?
当然这是你自己的创作,所以「写自己想要写的东西」绝对是最重要的一点,但是既然会有付钱去购买这本书的读者存在,那就必须要持续写出可以让读者会想要一直买下去的作品。如果是一个职业作家,当然不可能只出版一本书当作纪念就算了。可以的话当然会想要持续当个作家十年、二十年才对。
我自己主要是将下列三件事情,当作「绝对不能做的事」牢记在心。
●像是行事太过于违反道德的主角等等,会让读者感到不愉快的设定。
●不想要取悦读者,把读者放在敌对位置上。
●在作品当中过度强调作家本人的主义主张而非登场角色。
以上这三件事情,对作品而言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行为。像是在剧情当中过度欺压女主角、让主角一直到故事结束都没有机会活跃、把主角写成一个让人看不出来是主角的人渣、故事或登场角色的主张过于泛政治化而且偏颇……这些元素都很容易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到过大压力,最后一看到作品就产生不愉快的感觉。
当然这世界上也是有惊悚作品、悬疑作品,或者是以政治圈当作舞台的政治斗争故事存在,作品如果能够巧妙控制给读者的压力,就可以将其升华为一种娱乐。但如果你的目标并不是写出这种作品,那最好还是不要这样做比较好。
以前曾经有一位我负责的作家这样说过。
「所谓故事,就是在描写如何让主角陷入险境的过程。所以我们作者,根本就是专门给主角带来不幸遭遇的衰神。」
虽然语气十分讽刺,但其实这句话一点也没错。对于想要「从安全地带出发去冒险」的人来说,一个过程只有平淡、严肃和平场景的故事,通常只会让他感觉到十分无趣。只不过我觉得在这句话最后,应该还要再补上一段。「而也只有作者,可以让主角碰上足以补偿他不幸遭遇的幸福」。
就像是一张拉到最满的弓,才能够射出力道最强的箭一样。当作品让主角遭遇到已经可以说是要超越极限的压力之后,就必须要用最顶级的方法让这些压力统统发泄出去。
如果是受到强敌袭击,不断遭遇到险境,那在最后一刻就要发挥出压倒性的力量秒杀敌人。
如果是一直和女主角擦身而过,无法直接碰面,那在最后一刻就要选在最棒的舞台让他们重新再见……
当射出去的这一箭正中读者红心的时候,你就完成了一部能引发最强烈净化作用(爽快感)的娱乐作品,所以我会时时提醒自己,必须将这种感觉牢记在心。
■故事是在开会时才决定的《我的妹妹哪有这么可爱!》
一般在和作家开会的时候,编辑和作者大多会事先构想好故事,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之后才会开始开会。只不过就《我妹》这部作品来说,我们完全不会预先设定好故事的任何内容。甚至对于目前正在撰写的场景,也不会去考虑前后关联,会全力投入在这个段落当中,这就是我们开会时的规则(编辑是由我和同事小原一哲两人一起负责)。
和其他作家开会时通常不会这样做(但也有部分像《扑杀天使》等作品会采取类似做法),可以说是非常特殊的方式。
这个方式搞不好很接近少年漫画周刊连载作品的会议。
这是在《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荒木飞吕彦著,集英社出版)当中也有写到的内容,荒木老师非常喜欢在每一部结局之前,先明示最后头目(第一部来说就是迪欧、第二部则是卡兹,第三部为DIO)有多厉害,藉此来强调主角群陷入危机的发展,不过老师在画的时候,其实并不会事先决定要如何收尾。于是在《JOJO》第四部当中,就因为把最后头目吉良吉影给画得太强了,让老师发现「糟糕……这样仗助(主角)搞不好打不赢耶……」,而令老师感到十分苦恼。
这样讲虽然有点厚脸皮,但是《我妹》开会时使用的方式就很接近荒木老师,就像是在少年漫画周刊上连载一样,在开会之前刻意不去设定接下来要如何发展。这是因为我们希望把这种就连作者和编辑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的「兴奋感」,透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关系。
只不过这种以即时感来追求「有趣」的方式,虽然能获得的回报很高,但是风险也一样高,三不五时也会发生在开会时故事发展直接撞上暗礁的情况。也因为这样,不可能和每一个作家开会时都采用这种方式。特别是非常不适合会在开会之前,仔细决定好剧情结构和世界观的作家,真的用下去也很难会有什么好下场。这是一种因为伏见老师并不是这种类型的作家,而且还是一个就算碰上难关,也会说出「虽然可能会写不出来,但我尽量试试看」这种台词,而努力去挑战这些难题的作家,所以才有办法行得通的方法。
在作品当中会让主角高坂京介,不断碰上「这种情况京介一定无法解决吧」此类难关,而持续将其逼入绝境当中。
理由当然是因为「这样子会比较有趣」。也因为使用这种方法的关系,也曾经碰上不管我们开了多少次会,结果都还是无法找出能让京介解决问题的办法。
像是在《我妹》第二集当中,要说服最讨厌各种不健全事物到可说是有洁癖的新垣绫濑,接纳「桐乃喜欢情色游戏的兴趣」这一幕。
在这一集当中,女主角桐乃碰上的最大敌人(危机),就是「社会舆论的冷漠」和「好友(新垣绫濑)的轻蔑」。附带一提在第一集里最大的敌人(危机),则是「被双亲发现」(指自己想要隐瞒起来不对外公开的兴趣被双亲发现)。
京介为了从最大的敌人,也就是绫濑的轻蔑当中拯救桐乃,而挺身挑战绫濑,但是绫濑这一方使用的武器,也就是「情色游戏并不健全」这个理论武装十分完备。最后就陷入不管京介说什么,都不可能在论理上说服得了绫濑这种状况。
「糟啦,这样京介根本不可能胜过绫濑啊……」
我们在开会时真的非常烦恼。虽然想了很多旁门小径来解决,但是对于逻辑正确又稳固的绫濑来说,统统都只是邪门歪道而已。
我们在会议上七嘴八舌讨论了很久,不管是伏见老师,还是我和小原,全都可以说是绞尽脑汁,但最后还是想不出要怎么让京介胜过绫濑。就在这一刻,我们作家和编辑联合军,也全部都败给绫濑这个角色(小绫濑果然厉害啊)。
也因为彻底了解到绝对不可能打赢,所以最后是让桐乃出现,要她助京介一臂之力才能够胜过绫濑,让故事迎向(对于京介来说是一个苦肉计般的)结局。这个情况也许是因为到最后都不会设定原案的这种做法产生的弊病也说不定,但是也因为这样的关系,所以才写出这二幕不是靠说理,而是以感情来压过对方,看起来十分有魄力的场景,而且也催生出「我跟喜欢情色游戏一样喜欢你!」,这句看起来非常奇妙的桐乃名言,同时也让桐乃不再是一个「只会接受京介保护的女主角」,因为写出了一段很明显「这样比较有趣」的发展,应该可以说是船到桥头自然直吧。
但在此之后,我们依然维持在开会之前不会先构思任何剧情的做法。每一集都从讨论「对一个很宅的辣妹来说,最大的敌人或危机是什么?」或是「兄妹之间让人觉得最没道理的情况是什么?」这种问题开始,以此为立基点去构想故事。像前者就是桐乃在第五集时决定要出国留学,而活用了「没办法常常去秋叶原的危机」,后者则是活用在第七集「京介和桐乃的拟似甜蜜情侣」这个情节上面。
在这边必须要先说明,伏见老师「虽然说是以会议讨论为优先,但并不代表他真的完全不去构思世界观或故事原案」。我想大家看到这边应该都已经理解到,作家会先明确在自己脑海中构思出一个世界,才会动笔将其写成小说。因为如果不这样做,(除了少数天才外)一定写不出一本好作品。和作家开会,其实就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去「插手」他们在脑海中构思世界的过程。这也就是说伏见老师虽然有自己已经建立好的世界观和原案,但是为了我们开会时提出的「以有趣为优先」,所以不断在摧毁然后重建自己的世界。
这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是非常不好搞定的作业。因为你必须要摧毁原本已经在自己脑海中建立起来的东西。比如说一个作家已经在脑海里拟定好,甚至开始投入爱情的角色,却在开会过程当中从性格到特徵都被改掉,根本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角色,这行为就算说是「杀人」也不为过。这对作家来说就是如此令人难受的作业。但即使是如此,还是会在会议当中听取「以有趣为优先」的意见,每次都讲出「总之我先试看看」这句台词的伏见老师,是一个很可靠的创作者,也是我非常信任的伙伴。
■名为伏见つかさ的作家
正直、认真、诚恳,就是伏见老师给人的印象。
这并不是指他的作品风格(当然也不是说作品风格很乱来),而是在表现他本人撰写作品或者是开会的时候。电击文库底下的作家,其实完全没有以前常常会在传闻当中出现的所谓「大作家」型,也就是态度非常高傲的人物,完全没有抽菸喝酒习惯的人也很多,大家都可以说是认真又老实。
伏见老师就可以说是这种老实人中最老实的一个,在撰写作品时也非常遵守时间限制。而出席会议提出意见时也一直都是条理分明。
有一次是二〇一三年八月,老师被招待到在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举办的动画活动「Otacon」上举办签名会。巴尔的摩位于美国东海岸……也就是差不多和日本是处于地球的两端,就算是直达航班也需要飞行十四个小时半。
当时老师还在撰写《情色漫画老师》,可以说是就算要中止海外签名活动,也希望能挤出时间来执笔写作和开会。但是考虑到主办者,自然是没办法这样做,结果我们就变成必须要在机上执笔写作与开会。而且这时机票竞争率比原本预想中还要高,结果已经没办法订到两个相邻的机位了。唯一找到的位置,并不是主办单位招侍的商务舱,而是经济舱的位置。
这次可不是出国观光,是为了要去举办签名和参加活动,而且地点又是人生地不熟的异国,原本应该要尽可能保留更多体力才对,所以一开始才会选择商务舱,但是伏见老师毫不犹豫地开口说道:
「执笔写作和开会优先,我们就搭经济舱去吧。我希望可以在机上脱稿。」
当时状况是真的很紧急,会有这种意见感觉好像也是理所当然。另外站在主办单位角度来看,可能都已经先花了好几十万的经费下去,也很乐见老师能这样配合。但一般来说,去参加海外活动会想要放松一下也是人之常情啊。面对一句话也不提希望可以休息,无论如何都以工作为优先的伏见老师,我实在是怎么感谢都不够。
虽然伏见老师的为人一直都是正直又认真,但是作品风格则是非常活泼开朗的恋爱喜剧。而在这种作品中又可以感觉到有一些充满挑战性的要素,可能可以算是老师平常处事的反作用力吧。
■找出想说「赞喔!」的地方
当你在阅读一份原稿,要判断其好坏时有加分法和扣分法两种方法。简单来说「因为有○○所以这本小说很有趣!」、「我喜欢这本小说╳╳的地方!」是加分法。而「因为没有○○所以这本小说很无聊……」、「我讨厌这本小说╳╳的地方……」是扣分法。这其实是个可以活用在人生幸福理论或是寻找一个合格情人,可以说是很泛用的一种思考逻辑。其实也就只是应该要抱持什么态度去面对某些事物的差别。
我在阅读作家原稿时,一直都是使用加分法。
最重点的事情,就是能不能找到可以让自己想说「赞喔!」的地方。
作家一开始完成的原稿称为「第一稿」。而真正完成原稿不需要再修改则是称为「脱稿」,从第一稿到脱稿为止,中间大概都需要经过五到六次的修正会议。
但是在这五到六次会议当中,并不是都用同样的方法来阅读原稿。
在第一稿时,要尽可能去找出原稿里让你想说「赞喔!」的地方。
可能是一句有趣的台词、看起来让人很舒服的文章表现、配角能突显自己个性的行动、会令读者吃惊的点子,又或者是很令人意外的故事发展……要直接在原稿上面,记录自己觉得「这里很棒!」的地方。能找出越多自然是越好。
因为虽然我们常常用「读者」两个字来统称,但其实会看到一部作品的人数可能有数万、数十万人。而每一个读者,都会依自已的感性或是兴趣嗜好不同,影响他们怎么判断一部作品「到底有不有趣」。所以在面对这第一份原稿时,为了能配合各个不同读者「会觉得有趣的部分」,最好是可以尽可能准备越多会让人想说「赞喔!」的地方越好。
「在这部作品里,到底埋藏著几颗宝石呢?」
这时就要像这样,使用好像在寻宝一样的心态来阅读原稿。比如说像是《灼眼的夏娜》,就是夏娜在讲解自己最喜欢的波萝面包,主张「波萝面包就是要外酥内软才好吃」的场景。如果是《加速世界》,就是黑雪公主和春雪第一次使用神经连结装置「直连」的场景。要是讲《我妹》的话,就是沙织说自己三围数字和藤原纪香一样的搞笑场景。而《电波女》是艾莉欧的母亲,女女老是对真强调自己很「年轻」的场景。《魔法科》则是深雪因为想到达也,在棉被里面兴奋到说不出话的场景等等……
在这些对于作品本身主轴来说,并没有直接关联的场景、设定、台词以及描写当中,才更有可能藏著让人会情不自禁大声叫好,说出「赞喔!」来表示欣赏的宝物。像是御坂美琴喜欢少女风格可爱事物,或者是茵蒂克丝是个大胃王等设定,其实应该也能够算是这种令人想要「说赞!」的要素。努力去找出这种优点,就是在阅读第一稿时应该要使用的方法。
■告诉作家「不太好耶……」之处的方法
前面提到在阅读原稿时要用加分法,而在看第一稿时要尽可能找出让人想说「赞喔!」的地方。但话虽如此,这并不是说要无视写得不好的地方。虽然要重视令人叫好的要素,但同时也必须要在背地里挑出写得会让人觉得「不太好耶……」的地方。讲「背地里」也许会让人觉得为什么要这么偷偷摸摸,不过这时先记在心里就好,也可以说是「之后再提」的意思。
关于这些已经找出来,会让人说「赞喔!」的地方,就要在看完第一稿之后和作家开会时统统提出来。只不过并不是单纯一昧称赞就好,应该要把重点放在想要强化作品本来就有的优势,或是让作品看起来更有趣的话,应该要去强调哪一个让人叫好的地方才好。
在经过这次会议后修改过的原稿──也就是「第二稿」寄来之后,就要把该确认的项目分成三项。
●第一项「确认在第一稿时有讨论过,譲人想说『赞喔!』的地方有没有增加,或是有没有变得更赞」。
●第二项「确认故事本身细节的完整性」。
●第三项「确认先前没提过的『不太好耶……』之处是否有自然消失」。
第一项「确认在第一稿时有讨论过,让人想说『赞喔!』的地方有没有增加,或是有没有变得更赞」应该是不需要多加说明才对。
第二项「确认故事本身细节的完整性」,则是要注意有没有时间流程错误,有没有正确使用作品专有名词,以及是不是有遵守到上一集为止的设定等等,确认作品本身有没有出现矛盾的作业。
最后的第三项「确认先前没提过的『不太好耶……』之处是否有自然消失」,原本没有特别提出来讲,但有记录下来的「不太好耶……」之处,就会在这里派上用场了。其实常常会发生在第一次开会时,虽然只有讨论让人想说「赞喔!」的地方,但是回过头来看这写让人觉得「不太好耶……」之处,就会自然而然被推挤出原稿的情况。有些时候是在开会中讨论的结果,而有些时候则是作家自己在改稿时(朝好的方向)去加以改写。因为就算没有去特别指出来,但「不太好耶……」之处也会自然消失,对作品来说就等于是「自然而然变得更加有趣」,所以我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倾向。「在情况很好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推挤掉不好的手牌,只留下优秀的手牌」。这是一句在欧美职业扑克选手当中,甚至被当成座右铭的格言。所以在一开始,反而应该要刻意不去提有哪些地方让人觉得「不太好耶……」。
附带一提,虽然说这边的前提是不要讲有哪些地方写得「不太好耶……」,不过要具体说明怎样才叫写得不好,基本上是指故事发展太过单调、角色言行前后不一,或是故事发展的方向和读者期待出现乖离等等内容。
在第三稿之后,前面提到的第三项确认项目就要小小修正一下,变成「以最真诚的态度告诉作家哪些地方写得『不太好耶……』」。
作家在交出原稿给编辑审核的时候,当然是认为「交出来的这份原稿是我最有趣的作品」。所以在提出要修改之处时,当然一定要仔细说清楚要这样做的理由和意义,以及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想,尽可能不让对方产生误解,才不致于失礼。(有关于如何传达「不太好耶……」之处的方法,在本书之后「一定要提出『代替方案』」一节当中也会介绍)。
原稿就是在这样不断来回反覆的过程当中,逐渐成为最后完成的原稿。
■名为鎌池和马的作家
《薜丁格的城市(シュレディンガーの街)》:评价「C」。
在鎌池老师投稿电击小说大赏的原稿之评价表上,印著就阶级来说算是最后一阶的评价「C」这个字样。
虽然是有留到第三次考选的作品,但是编辑部整体的总评是「完成度过低」。
《薜丁格的城市》最后结果当然是落选了,但我不知为何却被这部作品深深吸引,虽然我给出的分数其实也只有「B」,但是却会让我想要看更多这个人写出来的作品。于是上司就对我说了:「你如果真的这么中意这个作家,那就在落选发表之后去找他谈谈如何?」
也就是因为这一句话,让我成为了鎌池老师的责任编辑。
就和在前面介绍过的传说与真相一样,鎌池老师是一个无法以常识来衡量的作家。
在这边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一般来讲,作家都是在刚出道这段期间最有活力。这是因为刚开始的时候,作家的「热情」、「体力」、「题材库存量」以及「干劲」等等能力,全部都在完全满载的情况下开跑。只不过在把撰写作品当工作从事数年之后,前面列出来的能力就会逐渐减少。特别是出道五年以上的作家,其「题材库存量」的枯渴程度通常已经十分严重。
「在出道之前只有一直在输入,可是一旦出道之后就只让我不停在输出啊。」
常常可以从老练的作家口中听到这类台词,大家可以从中体会到要持续创作出作品,是一件多么辛苦的事情。
但是鎌池老师就不一样了。
随著出道年份增加,推出作品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是能力值却是不减反增。
特别是「题材库存量」越写越多,老实说看起来已经不是「好厉害」,而是「真可怕」了。
光是看他的出道作,同时也是目前还在连载的作品《魔法禁书目录》,其实就可以看得出来。系列作每一集,都有和其他小说相比之下也显得十分浓厚的设定和新角色登场,但就算是这样,老师的题材库存依然还没有枯渴。到底是怎么在如此繁忙的行程当中抽空累积题材,实在是让人想雇用侦探去查个清楚。没错,真的很可怕。
而老师的这部作品,也在二〇一四年迎接了十周年。
就算经过了十年,我到现在依然清楚记得,当我看完《薜丁格的城市》这部成为我和老师合作契机的作品时有多兴奋。
这个作品,是从主角搭乘电车到了某一个「城市」下车时的场景开始。在描写电车开门时,用了「车门发出一声就像打开可乐时气泡冒出来的声响后打开了」,这种形容实在是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因为故事是发生在夏天,所以拿碳酸饮料来当作比喻对象,感觉和作品气氛十分贴合。而他下车来到的这个城市,是一个有著「不管想像什么全部都会实现成真」这种法则存在的奇妙地区。主角在得知这个法则之后,不由自主开始想像,和他在这个「城市」里相识,而且彼此看不顺眼的女高中生女主角「不可能出现的模样」。
于是门突然啪!的一声被推开……
女主角身穿女仆装站在门外,身体因为极度愤怒而不断颤抖,脸上也气到一片通红。
在我看到这一连串场景之后,马上就觉得「嗯!赞喔!」。不好意思,各位读者看起来可能会觉得丈二金刚摸不著头脑吧……但是如果有实际看过这份原稿,一定会觉得这个角色真的非常可爱,很有吸引人的魅力。就在这时,我头上用来「寻找有趣事物的天线」,接收到了由鎌池老师发讯,名为「我觉得这样子很有趣啦!」的电波。
只不过原稿本身的完成度实在是无法称赞,当时在编辑部考选会议上,最高也只有两个人给到「B」(其中一个就是我),剩下的都是「B-」或「C」,可以说是评价最糟的一部作品。
像打开可乐时气泡冒出来的声音,和穿上女仆装的女主角
鎌池老师身为电击文库作家的第一步,就是从此开始
如果没有这两个地方看起来「赞喔!」,也许老师就和电击文库无缘了。
■《禁书目录》是武士之间的认真比武
在我们编辑看完作家交出来的原稿之后,一定会和作家开会。
这边要和大家介绍两个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开会情况当例子。首先是《魔法禁书目录》开会的情况。
虽然这也不是《禁书目录》特有的事,不过我在和鎌池老师开会的时候,过程绝对不会出现妥协这两个字。
每一次开会都像是两个武士拿著真刀在比武一样。当我指出「这边要不要修改成这样」的提议时,如果提出的内容有任何一点让人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的话,鎌池老师就只会「哦」一声,就像是在说「这里编辑大概是没有搞懂吧」一样,反应非常淡薄。
这真的让人很不甘心。我希望自己所有建议,都能获得鎌池老师一句「我知道了!」,这种他在听到有用建议时会有的反应。于是不知不觉之间,我开始把和鎌池老师开会,认定成是要和一个最强武士挑战。
而我在和鎌池老师开会时,使用的方针就是制作少年漫画。
必须要有看了让人感觉爽快的战斗。那场战斗必须是剧情上的最高潮,同时也要让感情在这时候到达顶峰。而且最后一定要是圆满大结局……
提出修正指示时,也不能用单纯踩煞车的提案,而是要提出「现在这边互相矛盾了。所以说为了让这一段在物理上可以实现,与其要加以克制,不如来想想有没有什么出人意料的演出方式吧」,像这样不断把作品向前推进的提议。比起一点也不有趣的吐嘈,还不如想想如何让要给人深刻印象的精彩场景,能够描写得更加帅气。因为我觉得对鎌池老师的风格来说,这才是最适合的演出方法。
附带一提,这个重视「出人意料的演出」,如果以《禁书目录》为例的话,有个「让数字直接增加两位数」的例子。
在《禁书目录》第三集当中,有非常多被称为妹妹们,也就是御坂美琴的复制人「御坂」登场。在故事中期,有一段美琴得知御坂(也就是自己的复制人)数量有多少后,重新认知到事情有多严重,非常后悔自己以前提供DNA的行为。
在这边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听到「有非常多的复制人少女登场」这句话,大家会认为有多少人呢?十个、二十个感觉起来好像还满普通的(偶尔也会看到真的有这么多小孩的大家族)。这样的话一百人、两百人接二连三跑出来的话呢?看到对面百人为单位的复制人少女出现的话,大部分人应该都会感到相当恐怖了吧。
没错。所以就我把你这个幻想增加两位数(统统破坏掉)吧!
在故事本篇当中有两万名御坂登场。其中一半已经被一方通行所杀,上条则是想要救出剩下的所有御坂。这可不是一百还是一千,而是「拯救了一万名复制人少女的男人」,表现出真可说是「位数不同」的冲击力。我觉得这种突破极限的描写,才最有「鎌池老师风格」,也是最能够突显出鎌池作品优点的「演出」手法。
我和鎌池老师从第一稿完成到脱稿为止,大概都会经过四到五次会议。因为老师写作速度非常快,所以在我阅读原稿时,会利用这段时间持续撰写其他原稿。最近好像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快一样,几乎每个月都会出一本新书。
最强武士,实在是可怕啊。
■《扑杀天使》的会议是用投票决定使用什么笑点
哔哔噜哔噜哔噜哔哔噜哔~!
「おかゆ老师,这个是什么啊?」
「你说什么是什么?」
「就是这个『哔哔噜哔噜哔噜哔哔噜哔~!』的部分。这个应该是用狼牙棒把故事主角,也就是一名少年殴打致死的天使女孩,让少年复活时产生的声音吧?」
「没错,就是这样。朵库萝会旋转她手上的扑杀狼牙棒『伊斯卡利伯』展施复活术!」
「这个我是知道啦……不过这,是朵库萝自己讲出来的吗?」
「这个嘛……就是那样啦。」
「哪样?」
「该怎么说呢,气氛吗……」
「气氛?把伊斯卡利伯当成魔法杖一样挥的话,就会发出这种声音吗?」
「不是这样,这个应该说是现场会播放的……音乐吗……」
「会播放音乐?」
「没错!就是效果音!」
《扑杀天使朵库萝》这部作品,是以将来会开发出效果是「让全人类年龄在十二岁时停止成长」,这种神奇新药的草壁樱,和为了阻止他开发出新药,从未来穿越时空而来的天使朵库萝,这两人为主角的搞笑作品。
而前面这段对话呢,就是我对其作者おかゆまさき,询问朵库萝在扑杀了故事主角草壁樱之后,要复活他时所咏唱的咒文(?)是怎么一回事。对话本身就像是在演搞笑短剧一样,就是《扑杀天使》开会的真实情况。
关于女主角朵库萝,就如同《扑杀天使》这书名一样,面对故事主角,同时也是自己喜欢的对象──草壁樱,也会毫不留情马上下手扑杀。而对于她本人来说,扑杀似乎是一种用来掩饰自己害羞的行为……再继续解说下去,对这部作品来说似乎就有些「不解风情」了,基本上就是类似漫画《ピューと吹く!ジャガー》(うすた京介著,集英社出版),或是漫画《王様はロバ》(なにわ小吉著,集英社出版)之类的无厘头式搞笑漫画,这样想应该比较容易理解。
作者おかゆ老师,先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在对开两面的篇幅当中,要加入三个能令人笑出声的笑点」这种规则。并且在作品中也的确是以这种频繁程度,接二连三祭出各种让人发笑的设计,在我眼中是一本节奏快速而且适当的优笑搞笑小说。
而在这部作品开会时,有个「以投票来表决(会在作品中出场的)笑点有不有趣」,如此奇妙的规则存在。而且和立场无关,不管是作者还是编辑都只有一票。这些在会议当中要拿来表决的笑点,当然有九成以上都是おかゆまさき老师绞尽脑汁想出来的点子。可是一旦笑点好不好笑(要不要修改),当意见出现分岐的时候,一定会采取严格的投票表决来决定最后结果。之所以会采用这种方式,理由当然是因为「这样子会比较有趣」。再加上责任编辑有两个人(我和同事和田),所以加入作家后,开会人数(投票人)一共是三个。因为是奇数,所以不可能出现同票数,一定会得到一个结论。附带一提,在投票当中全场一致觉得「有趣!」的笑点,有「五色棋」(朵库萝想出来的五色黑白棋。特徵是赛局永远也不会结束)、「脏器丸」(非常可爱的小腊肠犬名字。是朵库萝自己擅自给它起名),以及「敏感上班族」(おかゆ老师构想出来的虚构漫画。全世界第一「敏感」的成年男性,敏感一郎今天也要在客满电车上,让他的敏感身体被推来挤去的敏感故事)等等。说真的,我现在写出来的时候还是觉得真是有趣。
而我和おかゆ老师开会时,是先拿到分量可能比短篇连作小说还要再少一点的原稿,一个一个仔细讨论过每一个笑点。因为真的是一页看完再看一页,甚至是一行一行检讨,所以最快也要半年才能完成一本小说。
虽然在开会时可以说是笑声不断,看起来非常热闹有趣,但也常常会让人埋头闷声苦思,从旁观者角度来看,大概会觉得很不可思议吧。
也许有人会觉得很意外,但是比起以厚重剧情为主线的严肃作品,其实以夸张设定和角色为主的搞笑作品,开起会来反而比较难搞。
在描写角色无厘头的行动和笑点时,「互相提出题材」可以说是十分重要,不管你拿出多少点子都不会嫌多。所以才更容易消粍时间和体力。
而我们如此精心打造出来的《扑杀天使》,也是因为这样,才能够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场面。
■如果有十个作家,那就要准备十种不同的开会方式
就像大家前面看到的一样,和每个作家使用的开会方式也都有不同。没有在本书当中介绍的作家,我们和他开会时自然也都用了不一样的方法。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让作家来配合编辑的行事作风,而是编辑要去配合作家的行事作风。
每一个作家,一定都有对他来说比较能够适应的环境,与比较难做事的环境。有人可能想要让他先决定好故事原案后,你再帮忙他找出矛盾之处就好;也会有人希望编辑可以和他一起从零打造出一部作品。就算是同一个作家,在撰写不同作品时也可能会不太一样。编辑的使命就是尽快摸索出对作家来说最方便做事的环境,让作家能发挥出自己最完整的实力。
撰写小说是个非常辛苦的工作。所以应该要尽可能去阻断创作本身以外的压力和杂音来源。
这其实也不是仅限于开会而已。比如说截稿时间也是一样。当作家不希望有人在他执笔过程中来打扰他,这样比较能让他集中,那就等到他写完一整本为止。如果是有个进度表让他看,才会比较能放心写作的作家,那就每写完一章就开一次会。对于习惯拖稿的作家,在截稿期前夕一定要经常保持联络。但觉得联络他是在碍事的作家,就必须要办法想用不同方法来催稿……
编辑必须要去配合作家的倾向,面对不同要求身段要足够柔软,要能够临机应变才行。作家本人到底是属于哪一种类型,则是要在不断重覆开会和提出截稿时间当中,由他们的反应去推敲出来。如果一个编辑会带给作家在提升作品品质以及遵守截稿日以外的压力,那没有他反而会更好。
因为只有作家才有办法把作品送到满心期待的读者手上。
■不可以依赖读者的善意
我常常对作家说「要尽可能避免依赖读者『帮你记起先前发展的善意』」。
我经常因为发现作品内容当中有些地方看起来让人搞不清楚,所以在开会时特别询问作家,他们通常会非常仔细地对我说明。像是「这里其实是想要表示……」或是「其实在背后还有个这样的组织存在……」等等。
但是这些都是因为我在会议当中有提出问题才会知道,如果作家不亲口解释的话,那我原本是看不懂怎么一回事才对。而这也就是说,如果完全不对这些地方加以修正,就这样直接出版成册的话,拿到书的读者搞不好也看不懂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必须要亲口解释才行,就代表「没有把它写进小说文章里面」。
当有人这样说的时候,有些作家会反驳「看得懂的人能懂就好」。
这句话其实是把读者会自行思索文章内容作为前提,只不过我是觉得,不能这样去期待读者的善意。
这当然也不是指读者都没有善意(或者是说解读能力)。
而是说作家不能把读者的善意视为理所当然,在这种前提底下去创作作品。
我个人觉得故事剧情,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演出」。就剧情本身来说,只要花上几个小时好好苦思一番,一定能够想到看起来很有趣的发展,或者是好玩的点子。
但是不管想出来的剧情多棒,如果没办法让人了解其意义何在,那也只是白费工夫。
现在这个社会,有非常多不同媒体同时发动情报攻势,读者脑袋里的记忆空间其实已经被塞满了。为了要能够挤进这记忆空间,就必须要能在不造成负担的前提下,顺利传达出「有趣」之处在哪才行。
如果没办法做到,那在读者实际去判断有不有趣之前,很有可能会让读者因为现在已经饱到完全塞不下了,所以觉得还是就别吃这道菜了吧。可以说是吃了闭门羹。而去让读者更容易看懂,其实就是为了避免要吃下闭门羹的情况出现。
要是作品轻忽这个问题,那读者看完之后就不会觉得「(虽然不太记得之前的剧情,但是)很有趣呢」。只会认为「(因为不太记得之前的剧情,所以)好无聊喔」。
比如说《灼眼的夏娜》这部作品,在每一集一开始一定会先做一件事。
那就是「红世」是什么?火雾战士是什么?目前悠二和夏娜的关系是?
一定会在一开始仔细说明这些问题。特别是因为《夏娜》是一套如果无法理解世界设定的话,就无法享受到接下来故事发展的作品,所以为了让读者可以了解到先前出现过的世界设定,不能只是照本宣科的写个「前情提要故事大纲」,而是必须要把设定揉合进序章等内容里,让它们成为一种「娱乐读物」。
虽然这是在不要去期待读者有「帮你记起先前发展的善意」,在这种前提之下才采用的方法,但我想这同时也能大幅提升作品的可读性。「读者一定会了解我的用意」这种想法只是创作者方的一厢情愿,所以我会随时注意不要去依赖读者的善意。
■在关键桥段时要让感情上的顶峰和故事上的高潮彼此同步
在《禁书目录》里面,有个名为一方通行的反派。
而《禁书目录》第五集的故事当中,描写了这个应该是反派角色的活跃过程。这一集是系列当中第一次推出的短篇合集,里面收录了已经到了暑假最后一天,却完全忘记暑假作业的上条拜托美琴来教他功课;以及茵蒂克丝因为是魔道书图书馆,而被希望获得她脑内庞大知识的魔法师给绑走等故事。除此之外,还有系列第一次把在第三集当中,以凶恶反派身分登场的一方通行放在主角定位上,描写他拯救名为最后之作的女孩子。
在我第一次看完一方通行这一段故事之后,我开始产生把他「当作《禁书目录》系列的另外一个主角吧」这种想法。因为这一段以一方通行这个黑暗英雄作为主角的故事,虽然只是一个短篇,但是却包含了许多「关键桥段」。
在一方通行正式复活的第八集以后,主线剧情中也的确开始增加以他为主角的部分。其中最为明显的应该是在第十五集,我认为一方通行在这一集之后,已经完全是《禁书目录》系列的另一名主角,地位可以说是和上条当麻对等。
我在看这份原稿时注意到一件事情,那就是作品当中有所谓的「关键桥段」存在。
「等一下,你前面不是才说了什么『赞喔!』,这两个是有什么不一样啊?」
看到这边可能会有人这样想。但是前面提到的让人想说「赞喔!」的地方,基本上是「数量越多越好」,特徵说直接一点就是「无节操」,但是现在要说的「关键桥段」,必须要经过严格的选拔,真可说是胜负的「关键」。所以说在众多的「赞喔!」当中,其实常常会有「关键桥段」存在。
如果把一本小说当作一部电影,你负责规划这部电影的宣传。现在为了吸引更多人前来戏院观影,所以决定要制作一部把电影各个场景串在一起,长约十五秒的宣传影片(也就是预告片)。那你会挑选出哪些场景来完成这段影片呢?
当你面对这种情况时,挑选出来的场景,我觉得这就是关键桥段。其实就是指这本书里面,最有看头的地方。
还需要开会讨论的原稿,必须要确认好里面有没有……
「如果看到这一段,还没办法让人觉得『有趣』的话,那也没办法了!」
甚至让人能够这样想的「看头」,并且在从中选拔出最出色的地方当作「关键桥段」。
以《禁书目录》第三集来说,就是美琴和上条在铁桥上对彼此大声呼喊,以及上条现身拯救快要被一方通行杀害的御坂妹妹等等场景。如果是拿《Sword Art Online刀剑神域》第一集来举例,那就是桐人和亚丝娜的初夜、桐人在蓝色恶魔(The Gleameyes)战中使用出《二刀流》技能,以及克拉帝尔准备要给因为中了麻庳毒而无法行动的桐人最后一击等等场景。每一段都让我觉得,在看到的当下就紧紧揪住我胸口。而我相信应该有许多读者都和我有一样的感觉才对。
在一部作品当中,最好能有五段「关键桥段」。如果只有一段两段,那在制作十五秒宣传影片时,就会发现手上没有素材可用。「关键桥段」不够多的话,就必须要考虑到「强化演出」,增加更多「关键桥段」才行。
但反过来说,一部作品里有二三十个「关键桥段」那也不太好。之所以会称为看头,那就代表这一幕比起前后场景还要显眼,可以吸引人的目光。但如果这种显眼的场景,在整体篇幅(一本小说)当中占了太高的比例,就会变成「全部都很突出」,反而冲淡了整体给人留下的印象。其实这和在第一章「刺中预设读者!」当中,提到的「同时瞄准多个不同方向的射击,很容易全部都落空」是一样的事情。你不可能让「所有场景都很令人震撼」。必须要排出优先顺序,锁定必要重点。
就「关键桥段」本身来说,除了剧情要安排得够亮眼以外,最好是能配合角色的感情波动,让两者同时迈向高潮才是最理想的情况。
像是在《灼眼的夏娜》第三、第四集当中,就同时描写了主角群和「红世使徒」之间赌上性命的死斗,以及夏娜、吉田和悠二之间的三角关系。在潜藏著「红世魔王」的御崎高中校舍后方,吉田预告了自己将要对悠二告白。而就在夏娜想要对抗她的那一瞬间……「红世使徒」就出现了,结果中断了夏娜对于吉田的问题,「自己到底喜不喜欢悠二」的回答。
而在这之后,「红世使徒」被夏娜亲手打倒,为这一段战斗场面画上句点,而剧情在这同时,也描写了刚才夏娜应该要说出口的回答(恋爱场面的解决篇)……这就是故事大致上的结构。虽然说看起来好像是应该要先解决其中一边之后,再照顺序去解决另外一边的情况才对,但是真的这样做,就等于是自己亲手抹杀掉一个可以吸引读者兴趣的要素。这实在是一件非常浪费的事情。
到战斗最高潮为止,刻意不去解决人际关系的问题,把问题「存起来」。然后在最高潮的一刻,同时也让人际关系问题有一个最后解答。这就像是在射箭的时候,会把箭搭在弦上,并且把弓拉到最满一样。让感情上的顶峰和故事上的高潮彼此同步,就能够大幅增强净化作用的效果。而在故事最后,同时解决这两个读者最在意的要素,就像是一口气把弓拉到最满,已经累积最大力量的箭发射出去一样。
只要可以正中读者红心,那这部「有趣」的作品就算是大工告成了。
■电击文库版《Sword Art Online刀剑神域》是和名为既有读者的「前辈编辑」来场认真比试
你有没有听过三木bot这东西呢?不,没听过也是理所当然啦。真不好意思!
这是我和《SAO》作者,也就是川原砾老师开会时,常常会出现的一句话。所谓「bot」是一种电脑用语,通常是指会持续执行特定动作的自动程式,最近在推特上也很常出现「○○bot」这类名称,这是指会使用事先设定好的文字自动发表文章的帐号。
我和川原老师合作也有六七年了,在这之间开过数百次的会议。
也因为彼此合作这么久,所以最近原稿需要「修正的地方」越来越少,原本大概都要花上三到四小时的会议,常常出现仅仅一个小时就结束的情况。
「川原老师啊,今天明明是第一稿的会议,但是却很顺利就结束了耶。你是不是捉到什么诀窍了?」
「你说这个啊,是因为最近我脑袋里在执行『三木bot』,所以在撰写原稿时,会直接给我像是『这里应该要再夸张一点』,或是『这里再弄得性感一点吧』这种修正指示。所以对我来说其实这已经是第二次会议了。」
这个……三木bot太厉害啦!真想要大量生产发给我手上所有负责的作家!
好啦,梦话我们先说到这里……其实像这样「对彼此都会更有效率的执笔或是会议作业」,是因为作家和编辑,两人脑内的「家训」都没有产生偏差,所以才能够进入这种状态。
和川原老师开会对我来说,就是和川原老师,以及《SAO》背后已经有数万人存在的现存书迷认真来一场比试。可以说是一场以让他们感觉「原来『电击文库版《SAO》』居然是这么有趣!」为目标的作战。《SAO》原本是一部网路小说,大家都可以免费在网路上阅读。但是出版后就必须要付钱才能看到。那我们能不能创造出可以让读者接受这个事实,在原作里加入更多价值的作品。除了abec老师所绘制的美丽插画以外,我们必须要提出能让人觉得,就一个「故事」来说,也是电击文库版看起来比较有趣的价值才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像刚才提到的一样,保持彼此「家训」一致,是绝对必要的事情,我也相信如果未来可能继续保持一致的话,应该就能够满足读者的期待。
■一定要提出「代替方案」
当我在开会当中,指出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正的时候,我一定会提出「代替方案」。
作家在交出原稿给编辑的时候,一定是已经尽了他在目前这个时间点上的全力。但虽然是这样,编辑还是必须要对作家打回票,所以也是很有可能会让作家产生「为什么这个人老是在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老是在挑这种毛病,他是不是在找我碴啊」、「搞不好他其实根本看我不爽吧」这种想法。当然就算真的变成这样,这也只是一场十分令人哀伤的误解啦……
所以说为了防止产生这种误解,就必须要注意到,一定要同时提出「为什么会想要修正」、「为什么会觉得这边不好」,清楚让作家了解我的想法。提出修正要求的人,必须要负起这个责任。
那如果在开会时不提出代替方案,就这样继续开会下去,会有什么问题吗?这会让作家只能了解到编辑的指示本身,但是却无法了解编辑的意图何在。对于编辑来说,也会因为自己只对作品打了回票,所以对于作品会持续保持身为一个旁观者的立场。
因为作家和编辑是一起在市场上奋战的战友,所以「这边不行」,一定要搭配「那就这样修改吧」提出。没有明确说出自己的意图,持续保持旁观者立场,没办法创造出信赖关系。就像在棒球比赛中,只会坐在本垒板后方座席上,对著选手嘻笑怒骂的失礼球迷一样。为了要实际站上球场,和战友一起并肩作战,你就必须要多跨出一步才行。
不好的打回票方法,就是「应该要再强调一下这个角色」、「这一幕应该可以多卖一点肉」或者是「这角色感觉有些肤浅,应该要想办法改改」,像这样「只有」提出指正。
就算提出来的指正本身没错,作家还是会希望知道编辑的意图,希望知道他更进一步的想法。
就算是会议在这种情况下顺利进行好了。也还是会有其他问题存在。因为如果持续像这样「只有」提出指正,作家就会开始自己猜测编辑的想法,到最后甚至可能变成看编辑的脸色去找出答案。
我的意思是,这样让会议失去了原本的目的。作家应该要去「修正的方向」,其实就是「有趣的方针」,就算原本是针对读者,但在这种情况下对象反而会变成是针对编辑。
明明是想要当个战友,一起对抗市场这个敌人,结果却变成战友彼此在窥探对方心思,这实在是一点建设性都没有。而且甚至有可能会破坏作家原本的个性。
不过虽然说编辑应该要提出「代替方案」,但也不是要强制作家,「必须要直接采用代替方案,照编辑说的下去写作!」这个意思。
这是希望作家可以在听到具体的代替方案后,从中了解到「编辑在这边是希望修正什么样的问题,希望可以加入什么要素」。希望可以透过提出代替方案并互相讨论,和作家共享编辑对于作品到底抱持怎样的印象。
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个过程对于创作一本小说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因为这能让作家和编辑,讨论「该怎么做才好」、「该怎么做比较有趣」,对著「故事」最基础的元素互相交换意见。
只不过话虽如此,但俗话说「知易行难」,在开会时要透过提出「代替方案」,来共享彼此对作品的印象,其实是颇为困难的事情。毕竟编辑终究还是对作家「打回票」,所以就算已经有基本信赖关系了,还是很难避免会陷入尴尬气氛。如果彼此工作资历有差的话,就更有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比如说新人编辑很难开口对老练作家提出「代替方案」,反之亦然)。
不过在这种时候,有一个诀窍可以让会议进行得更顺利一点。
那就是让会议随时保持「开朗又明快!」的气氛。
虽然这个建议真的是单纯到,我好像已经可以听见读者吐嘈我说「就这样喔!」,但有没有去意识到这一点,其实真的会让结果出现非常大的改变。
会议基本上一定会是一场「打回票大会」。作家交出来的原稿,一定是在当下自己认为最优秀的作品,但却要一直听人挑毛病,应该不会有人觉得这样很好受才对。
所以该怎么样去塑造一场「让人高兴的会议」就是最重要的重点了。
前面也已经说过很多次,作家并不是一个写稿机器。当然会有情绪上的高低起伏,也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幅折损工作动力。
如果能在创作时维持一个舒服的环境,当然是再好也不过,因为不是写稿机器,所以工作时可以高高兴兴的话,自然也能提升作品的品质。就算在会议当中讨论的内容都一样,在开会时气氛开朗明快又积极正向,可以刺激到的灵感搞不好也会发生变化。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只要注意一件事。那就是千万不要忘记自己喜欢小说这种「积极正向的心情」,并且以真诚的态度来对待作家。同时也要记得以行动来表现出自己的态度。作家一定也是因为很喜欢小说,所以才会成为作家。看到有人喜欢自己的作品,绝对是非常高兴。两个一样喜欢小说,拥有同样想法的人,他们在对话的时候怎么可能会不有趣呢。
而且这种「乐趣」,还可能会透过作品而传达给读者。那如果是在彼此针锋相对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作品,搞不好也会让读者从作品中感受到这种气氛。虽然说真的其实这和迷信也差不多,但我还是选择去相信这件事,所以在开会时,以随时保持「开朗明快!」作为目标。
■希望能比作家还要了解作品
在这边要先和大家介绍一下,《Sword Art Online刀剑神域》这部作品到底为什么会正式出版。
实际上川原老师一开始是以《加速世界》(以下简称为《AW》)这部作品,投稿第十五届电击小说大赏,并且最后成功获奖的作家。
之后获奖作品《AW》也决定会在二〇〇九年二月推出第一集。
而这件事是发生在在决定出版之后的会议当中。
当我在阅读这份原稿时,注意到一段黑雪公主正在和故事主角春雪,说明有关于《AW》世界观的基础元素,也就是将人类脑波转换成电子讯号的最新装置「神经连结装置」,其结构和系统时的对话。这是在第一集第五十页的内容。
「春雪,你知道神经连结装置的运作原理吗?」
「知、知道……只是我也只知道最基本的知识。就是以无线方式跟大脑进行量子层级的连线,傅输影像、声音和触感等资讯,或者是反过来切断现实世界中的五感……」
「没错。也就是说这和二〇二〇年代流行的头盔型VR介面,或者是三〇年代的植入式介而都有著一定的差异。量子连线跟生理学上的机制无关,也因此有人就发现只要善用这项特性,不用增加脑细胞的负担,就可以做出非常乱来的事情。」
我在看到这段对话之后,产生一种很接近第六感的突兀感。
──这个设定实在是太实在了,完全不像是临时编造出来的耶……
──等等,这写法会不会太详细了啊……像是这个「二〇二〇年代流行的头盔型VR介面」和「三〇年代的植入式介面」,搞不好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设定。
──如果不去了解这个设定的话,在会议中一定会「败北」!
于是在开会当中,我就对川原老师提出有关这一段内容的问题,而他则是这样回答我。
「这边写到的东西,都是在『神经连结装置』之前开发出来的装置,我曾经写过以这些装置为主题的小说。」
所以我在开完会之后,马上就上网搜寻,找到了川原老师以前撰写并放上网路的小说(这个时候川原老师还没有直接告诉我他业余时代写作时使用的笔名)。看来前面提到的「头盔型VR介面」,好像是叫作「NERvGear」。而以这个装置为设定写出来的小说,则是名为《Sword Art Online刀剑神域》……川原老师在会议上和我提到的小说,应该就是这部《Sword Art Online刀剑神域》不会错了。然后我就马上传送邮件给川原老师,提出「希望能让我看看这部作品」这样的请求。
使用在《AW》当中可以说是基础技术之设定而写出来的作品,这也就是说有没有去了解这部作品,很有可能会让接下来的会议产生莫大变化。更重要的一点是,身为一个责任编辑,如果没有去了解的话,感觉就好像自己「败北」了一样,我实在是不喜欢这种感觉。
只不过在隔天,收到川原老师传送过来的原稿时,实在是让我后悔到很想要收回自己原本说出口的话。《Sword Art Online刀剑神域》的原稿,如果换算成电击文库小说页数,大概有四千两百页,也就是大约是十六本电击文库小说的分量。
……惨啦……这些原稿,我得在一星期后要开《AW》会议之前,全部看完才行吗……而且这星期还有杂志校阅业务,已经塞了一堆工作耶……
「川原老师,非常感谢你寄来的原稿!在开会之前我会好好读完它的!」
虽然我传送「原稿收件确认信」时,语气看起来是很有精神啦,但其实我在收到原稿之前呢……
「我一定会把原稿全部看完啦。问我到下次开会前来得及吗?没问题啦。搞不好还会看个两次呢(*ゝω・*)☆」
是打算要这样回信。但实在是没有办法!
「在……在开会之前……我会尽量看……ヽ(ˊДˋ;≡; ˊДˋ)ノ」
没有这样回就已经很好了。
我在和其他新人作家开会的时候,也曾经有过问到他以前写过的作品,然后全部回头看完的经验,但是这次真的让我觉得……好像不太行啊。
至于是为什么,我想让大家看看我当时一个工作天的行程表,应该就可以了解了才对,所以就和大家介绍一下吧。
早上十点:起床
十二点:进公司
十二点~十四点:收信(大约五十封)
十四点~十七点:和作家或插画家开会
十七点~二十一点:剧本会议或录音
二十一点~二十三点:和作家透过电话开会
二十三点~隔天一点:收信(大约一百封)
深夜两点:回家
深夜三点~早上六点:阅读原稿
早上六点:就寝
就像大家看到的一样,我一整天几乎都有一般业务必须执行,所以根本没时间可以阅读原稿。
也就是说,我必须只用深夜三点到早上六点这一段时间,把《SAO》全部都看完才行。都到这种程度,那也只有拚啦。
到最后几天我甚至把睡眠时间缩减到两个小时,过著看《SAO》看到早上,然后再去上班这种生活。
看到这边可能有些读者会觉得「看一本有趣的小说看到整夜不睡,其实还满常见的吧」。这个确实是说得没错,但是我在看这份原稿的时候,并不是只要「看完就可以」了。除了身为一个编辑,要边看边考虑怎么分割成单行本集数外,因为《SAO》是已经对外公开发表过的原稿,所以也必须使用「猜拳慢出」理论来思考(有关这个理论,会在下一页的章节中解说)。而且在看到最后时,还得重新翻回前半确认有埋设哪些伏笔,整理好故事整体结构并且制作笔记,在编辑时必须要执行密度更加浓厚的作业才行。所以不能使用并联电路式的「找时间出来看过就好」,而是要一直保持串联电路型的「集中精神看稿」才行。
当时真的快忍不住要睡著时,我甚至会自己用力一掌打在脸上,或者是乾脆跑去冲个冷水,努力让自己保持清醒,才总算是在开会之前看完了整份原稿。
而在《AW》的会议当中……
「川原老师,『头盔型VR介面』就是NERvGear对吧,我全部都了解了,就不用和我说明啦!对了,那『植入式介面』又是什么?还有尤吉欧看起来真是帅耶!」
大概是因为突破极限(超频连线)的关系,反而让我看起来非常兴奋。想要比作家还了解作品,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Sword Art Online刀剑神域》的尤吉欧,是「猜拳慢出」的集大成结果
像是之前已经有在网路上公开发表过的作品等等,当我要把一部原本就已经存在的小说,当作电击文库作品发行的时候,我在会议上会特别去注意「猜拳慢出」理论。
其实这理论就和它的名字一样,是指「先看清楚对手是出什么,然后再出拳」。
「对手出什么」就是读者期待、希望看到的内容。
「我们出的拳」就是反映这些内容的原稿。
就请各位这么认知吧。
曾经透过网路等媒介,已经公开发表过的作品,其实已经有许多非常热心的读者,交换过各式各样有关作品的意见了。
我们有时要采用这些意见,甚至加入超越这些意见的发展,有时也要反过来刻意无视意见。通常在写一本新作小说的时候,编辑会是小说的第一个读者;但是《SAO》在网路上已经有很多读者了,编辑反而是在这些读者之后才看到原稿,所以这些现有读者可以说是编辑的前辈。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我觉得为了尊重这些前辈的意见,并且努力在作品中反应出来,就必须要使用「猜拳慢出」理论。
我在《SAO》当中,特别注重这一点的地方,则是从原作第九集开始的Alicization篇,关于其主角尤吉欧上。
尤吉欧是桐人的好友,是一个和他拥有同等技能的剑士。而我在Alicization篇当中,特别注意要把他描写成作品的另外一名主角。而且定位还是桐人过去从来都没有碰上的「真正劲敌」。
尤吉欧在网路上,其实是一个和桐人差不多受欢迎的角色。因为尤吉欧和桐人可以说是差不多强悍,所以除了他和桐人搭档合作外,其实也有很多读者希望看到「这两个人之间的认真对决」。
我们在采纳这种意见,使用「猜拳慢出」所得到的成果,就是在网路小说版当中不存在的一场战斗──桐人和尤吉欧在中央圣堂当中的死斗。
这一场战斗是在《SAO》第十三集之后才出现,但其实伏笔在Alicization篇一开始的第九集就已经埋设下去。这是因为我们在打算要出版《SAO》时,从初期的构成会议当中就已经拿出来讨论,所以最后才有办法实际做到。具体来说就是加入桐人每次看著尤吉欧,就会感觉「这伙伴可能会变得比我还要强」,或是尤吉欧也会想要和桐人打上一场等等描写。之所以会加入这种描写,是因为觉得透过这种演出,应该可以强化读者的紧张和兴奋感。我想这种追加的新剧情,应该是因为推出电击文库版,所以才有办法问市。
而这个「猜拳慢出」理论,在同样也是网路小说的《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这部作品要集结成册出版时,和佐岛勤老师的会议当中也十分有效。
就《魔法科》来说,我则是把心力投注到能更深刻表现出「兄妹之间的感情」上。理由当然是因为,这是最受前辈们(网路小说时代的读者)支持的要素。
具体来说是把兄长达也描写得更加帅气,也让妹妹深雪更具有魅力,同时大幅度增加描写两人关系的篇幅。
而且我们特别用心在表现出达也的帅气上面。这是因为达也是「我们喜欢的女主角司波深雪」所喜欢的对象。一个女主角认为帅气,甚至爱上的角色,一定也要让读者看起来觉得他很帅气才行。就像在前面第二章「成为有魅力角色的条件」当中解说过的一样,如果能让女主角和读者的感情同步搭配起来,那就可以创造出额外的有趣成分。也就是说希望能让读者感觉到「我们喜欢的深雪所喜欢上的达也(真是饶舌),在我们眼中看起来就和深雪眼中一样帅气」(比如说在一部主角被众多不同女性角色爱上,也就是一般俗称的「后宫系作品」当中,主角也必须要具备能让读者接受,他之所以会被这么多女性角色爱上的理由、魅力所在)。所以我特别注意要让达也看起来比网路小说版更有酷劲,也更加有型。
在作品重要看头的战斗场景当中,也追加更多达也活跃的镜头。
原本达也的战法通常都是所谓「秒杀」,但是这样可以描写的场景内容真的是太短了,实在是非常浪费!所以在会议当中,我们常常会讨论到在描写达也活跃时,不要只有「秒杀」这一种模式,应该要有更仔细的演出才对。
附带一提,其实「猜拳慢出」理论,也可以应用在没有对外公开发表过的全新作品上。前面已经有提过,原稿会分为第一稿、第二稿,必须要看过非常多次。实际上有一些伏笔是到了写作的最后一刻才有办法追加进去。因为发售之前,也就是让读者实际看到作品之前,所以不管重写多少次故事都没有关系,才能够在最后一刻想到最有效果的方案,并且加进作品里面。
比如说《我妹》第一集的最后一行,「我的妹妹哪有这么可爱──!」这一句,在修改原稿的过程当中其实一直没有这一句。这是在书名已经正式决定之后,我和伏见老师有致一同认为「这一句实在是太贴切了」,所以才在最后一次修改原稿时加进去的「猜拳慢出」。
■《灼眼的夏娜》结局是从一开始就先决定好
你从头开始打造出一部作品,顺利将其推出到市场上,最后甚至有幸成为一部当红炸子鸡!
……我们先假设自己碰上这种情境。那身为一个编辑,在这之后应该要做什么才好?
当作品发展成系列作而且已经上轨道之后,当然就必须要开始构想续集内容。
这个时候一定是和作家一起埋头苦思吧,但是关于这个部分,老实说并没有能够应用在所有作品上面,像是这样非常通用的方针存在。
在这边我们先以《灼眼的夏娜》为例子来解说。
高桥弥七郎老师,是一个会事先把作品世界观统统建立起来的作家。就《夏娜》的故事结构来说,他也是在撰写第一集的会议当中,就亲口说出其实已经决定好到第二十二集,也就是最后一集为止的概要。当然并不可能是说所有故事详细内容,都已经在这个时候就决定好了,但是坂井悠二这个「夏娜」的搭档,会和身为「红世魔王」的「祭礼之蛇」联手与「夏娜」为敌这种发展,其实在撰写第一集的时候,就已经有些大略上的概念存在(实际上这个发展是到了第十四集才正式揭露)。
所以在构思续集内容的时候,以《夏娜》的情况来说,因为作家自己已经先决定好结局会怎么收尾了,所以只要把第二章里介绍的「吊索攀岩理论」,直接套用在整套系列作上面就好。
也就是说一开始的固定点(突起物),是「夏娜和悠二相遇(第一集)」,而最后一个固定点则是「互相为敌的夏娜和悠二,最后还是能破镜重圆(第二十二集)」,接下来和高桥老师开会时,重点就是在讨论在这中间想要插入什么样的剧情。高桥老师在「登山可用的体力(文笔功力和构成能力)」上,绝对是一等一的超高性能,就算是稍微「逞强」一点也没有问题,而且一开始先把目标提高,最后写出来的小说感觉也会比较有趣。
我在前面有写到,关键桥段时要让感情上的顶峰和故事上的高潮彼此同步。所以在这时候就保持注意到这一点,并且将要放在一开始以及最后精彩场景之间的「准备」部分,其主题设定为「夏娜和悠二之间赌上世界存亡的超大格局夫妻吵架」。先假设夏娜和悠二相遇之后结为夫妻了,然后再下去设定,他们之后为什么会开始吵架,在最后又是如何和好?只要完成这些设定后,故事会怎么发展就已经可以想像得到了。有一路看到最后一集的各位读者,大多也给了我们十分正面的感想,所以我想这个方针应该是没有错才对。
另一方面,在构思《我的妹妹哪有这么可爱!》的续集时,则是完全相反地「把每一集都当成是最后一集来制作」。这是因为本作一开始就是一部刻意不去考虑日后发展,也因为这样而获得读者支持的作品,所以才会想要在整套系列作品中,都努力保持这个方针(正确来说并不是「努力保持」这么积极的行为,而是「因为这部作品的创作模式,所以也只能这样做」)。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构思每一集的时候,也只能不要去管之后会怎么发展,所以在开会时乾脆就用「既然这样就把每一集都当成最后一集使尽全力吧!」作为口号。而这个作战,看起来也让我们获得良好的结果。
构思续集的方式,就像大家看到的一样,每一部作品都不太一样,但其实也有一个共通之处存在。那就是续集目标的方向,必须要朝著「强化每个作家的个性」去走才行。每部作品的第一集,都是编辑和作家两人三脚,在无法预测到底会不会卖的情况下拚命创作出来的作品,当时感受到的所有新鲜的感觉,像是你在这个作家写出来的作品当中感到什么地方最有魅力、你觉得这部作品有哪些特点可以作为武器来使用等等。最重要的就是要持续记著这些感觉,不要忘记它们。因为只有编辑,才能够在注意到作家的个性以及魅力之后,将这些元素反应到作品里面。
■在电击小说大赏考选时,让人感觉到有亮点的作品是?
目前活跃于电击文库的作家,几乎全部都是电击小说大赏获奖人,或者是投稿人。
但是关于挖掘出这些耀眼才能的电击小说大赏,其实有很多事情意外地不为人知,所以请让我在这章最后和大家介绍一下。
电击小说大赏,是在每年四月截稿,日本国内规模最大的小说奖项。在本书写作时最新一届的第二十二届电击小说大赏,也有超过四五〇〇部作品投稿(附带一提,自二〇一五年度开始,还可以接受网路投稿喔!)。
在这个奖项当中决定出道的作家,其作品会由电击文库,或是MEDIA WORKS文库出版。
关于每次考选会通过的作品数量,以第二十一届电击小说大赏为例,投稿总作品数量为五〇五〇部,通过第一次考选的有六五四部,第二次为二一七部,第三次八六部,第四次十部,而从最后这十部当中选出八部作品获颁奖项。也就是说获奖机率大概是〇‧一六%,可以说是一道非常狭窄的窄门,但就算是没有获奖的作品,只要能让我们感觉「有趣」,其写作作家大部分也都有出道。
有关于投稿作品的格式规定,原创长篇以及短篇小说的类型不拘。奇幻、科幻、悬疑、恋爱、历史、惊悚,以及无法归类至上列任何一项的作品……也就是说「只要有趣就够了」的意思。投稿到电击小说大赏的作品,会交给称为「外审」的专门负责人进行考选。在通过外审第一次考选的作品,就会进入由电击文库编辑部负责的第二次考选。原稿被分配给各个编辑分头阅读,并且经过数次考选会议,选出「大家都觉得有趣的作品」。在编辑部内进行的考选一共有四次,一直到最终考选为止,都是在电击文库编辑部内进行。
虽然通过第一次考选,却很遗憾在第二次落选的作品,之后也会送出两名编辑填写的评选给作者。通过第三次考选的作品,则是会送出五名编辑填写的评选。进入最后一次考选的作者,会派出责任编辑给予作品建议。
以上就是电击小说大赏的基本概要。
那么在众多投稿作品当中,通过严格考选最后获颁奖项的作品,和虽然遗憾但是落选的作品,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呢?
接下来要谈到的内容,和前面一样并非是以「电击小说大赏最终考选委员」这个身分发言,而是以一个「个人编辑」的立场为前提,我自己在考选过程中最注意的重点,是「这个作品有没有吸引人注意的亮点」。因为每一个编辑个人的兴趣、嗜好和评论基准都不太一样,所以很难说有什么「正确解答」存在,但是就我个人来说,如果作品里面有下列要素,就会让我感觉是一部「有亮点」的作品。
●文字妙笔生花,故事内容条理分明的作品。
●有可爱的女孩子,让人能有所共鸣的主角等等,角色非常有魅力的作品(至于怎样的角色才算有魅力,请参考第二章)。
●能满足读者的愿望,有描写出理想角色的作品。
●剧情能带来净化作用(爽快感)的作品。
●设定十分朗朗上口(让人容易接纳)的作品。
●能譲人吃惊的作品。
上列这些条件可能会有人觉得也太普通了,但是如果能够仔细,而且认真去达成这些条件,那相信一定可以完成一部非常有趣的娱乐作品。至少绝对不会在第一次考选当中被刷下来。
还有。
现在我要告诉大家最重要的一个条件。
●无视所有「轻小说正确创作法」、「有趣小说写作法」等方法论(包括本书在内),写出自己想要写的作品。
电击小说大赏的方针就是「只要有趣就够了」。
能够推翻过去一切常识的作品,就是我们最欢迎的作品。
「不管这本书里面写什么我都不管啦!三木说的话能信吗!」
我们正需要有这种气魄的作家。
作品整体的完成度和品质,当然是我们评选作品时极为重要的要素,但是我觉得新人奖类型的奖项,不应该用扣分法,而是应该用加分法来给予评价才对。比起缺点不多但却十分普通的作品,我更希望可以看到虽然以一个故事来说也许不太平衡,但却拥有一份独特突出魅力的作品。
而在加分法当中可以获得高评价的作品,是作者有投入感情的作品。是能让人感受到作者「就是忍不住想要写出来」这种感情的作品、是风格「完全没有顾虑」的作品、是会让人觉得「写到这种程度真的没有问题吗?」的作品……我们电击文库编辑部,无时无刻都希望可以看到这种充满热情的作品。
像是使尽自己浑身解数描写出「我觉得可爱的女孩子就是这样啦」的作品;或是「虽然大家都说我这样太老套了,但是我就是喜欢这种直接的战斗啦!」,像这样彻底顺从自己感觉的作品等等,不管是什么作品都无所谓。想要利用本书中提到的技巧,等到先能够把自己的感情灌注到作品里面之后再考虑也不迟。
请大家把比起过去还要强烈的「我最喜欢小说了」或是「想要自己写出一个故事」这种能量,统统都砸到电击小说大赏来吧。或许这样就会得到和过去不一样的结果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