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发生在近畿某处的那些事』1

  初次见面,大家好。我是背筋。虽然不知道能不能称为本作品——总之非常感谢各位读者看起书中的这些文章。

  我在东京从事专栏作家的工作。背筋是为了这部作品在各方面图个方便而取的笔名,本业执笔时是使用其他笔名。

  撰写文章的领域主要是神秘学杂志跟怪谈杂志,偶尔也会接触到广播或区域性节目的怪谈剧本统筹工作。我曾任小型出版社的编辑,算起来在这个圈子的一角也工作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但毕竟是小众领域,因此最近也会承接美食杂志、赌博情报杂志等跨领域的工作,勉强靠这行吃饭。

  想必有很多读者看到作者突然讲起自己的事情而感到困惑吧。但包含我自己的经历在内,接下来要告诉各位的内容对于阅读这部作品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情报。另外,也有件事情希望各位能在理解这样的内容之后,尽可能提供协助。

  那同时也是我发表这部作品的动机。愿请各位读到最后。

  我的朋友音讯全无。希望有人可以提供这方面的情报。

  首先,在此要先告知各位读者,收录在这部作品中的文章作者并不是我本人。

  也不是我失踪的朋友小泽。

  而是以他任职的出版社(现在应该说是前公司)所发行的杂志为中心,从各式各样的媒体节录下来,集结成这本名为《发生在近畿某处的那些事》的作品。另外,在这部作品中收录的文章大多都跟「某个地方」有关。

  那个「某个地方」,严格来说是「横跨好几个地区的那一带」,并正如书名所示,就位于近畿地区。

  也因为那个地方跨越了县市,因此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称呼。但若摊开地图,大概就是可以一笔画个圈框起来的区域。

  之后会详述不在此告知各位读者是哪个地方的理由,所以在提及「某个地方」的范围时,文章内的土地专有名词会全用●●●●●这样避讳字的方式替代。

  我是在四年前左右,也就是日本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前一年,认识了目前依然下落不明的小泽。

  当时我们几个喜欢惊悚文化的人在社群网站上认识,并办了一场线下聚会。我自己本身就是个惊悚文化的狂热者,而且就职业上来说也能同时寻找写作灵感,因此我很常参加这样的聚会。

  我记得那一次是少少几个人聚在高圆寺的一间咖啡厅,一起畅聊惊悚电影的线下聚会。

  他是跟当时的女朋友(虽然几个月后就听他说被甩了)一起参加。喜欢惊悚文化的是那位女朋友,他自己则应该说是喜欢着包含惊悚片在内的所有电影。但好奇心旺盛的他,当每个成员阐述起自己对于惊悚电影的看法时都听得很专心,也很积极找坐在隔壁的我交谈,让人印象深刻。我也因为他亲切的态度及善于倾听的个性,不小心就偏离了电影这个原本的宗旨,而说起在身为专栏作家的经验中碰上的怪谈及都市传说。

  他当时是个大学二年级学生,跟年纪大了将近两轮的我也能聊得很热络,让我感到非常开心。以那次线下聚会为契机,我跟他也成了偶尔会在社群网站的回复上联络彼此近况的交情。

  一年前左右,我收到他传来的一则私讯。

  「好久不见!其实我收到出版社的录取通知,春天开始就要去上班了。而且被分发到的部门还是也有在制作神秘学类型的杂志编辑部……我就想这绝对要报告一声才行。而且很久没见面了,也想跟您这位业界大前辈拜个码头,请问最近有空去喝一杯吗?」

  睽违几年再碰面,不知道是不是我多心了,总觉得他看起来俨然已成为一位社会人士,明明只是第二次见面,却让我觉得感慨万千。

  在我常去的一间位于中野的居酒屋里干杯,并稍微聊了一下近况之后,便得知他录取的公司刚好是我也承接过几次工作,以出版杂志、书籍为中心的中型规模出版社。

  「我是应征编辑,并希望进到文艺部门。虽然没能分发到我的第一志愿……不过也算是成为编辑了,我会在现在这个环境下好好努力。」

  他被分发到的是制作MOOK的编辑部。在此向不熟悉MOOK这个名称的读者简单说明一下,所谓MOOK就是将MAGAZINE跟BOOK合并在一起的名称,也称作别册。非定期刊行的单本杂志,或便利商店版的杂志都算在此类。他现在的身份就是一位MOOK编辑。

  「话虽如此,我还只是个刚毕业的外行人,公司没有一开始就将一整本内容交给我制作,现在都跟着前辈做事,几乎只有处理杂务而已。」

  前几天,前辈编辑终于给了他一次机会。

  「我们平常都是间隔两三个月做出一本书,但由于我还是个新人,同时也要协助前辈处理杂事,因此前辈表示可以让我用一年的时间做出一本书。话说回来,您知道我们公司发行的月刊○○○○吗?」

  他所说的,是业界知名的神秘学专刊。

  是有着二十年以上历史的神秘学业界老字号刊物,原本是报导演艺圈相关的写真周刊杂志○○○○中的一个专栏,后来独立创刊。

  从短篇的真实怪谈、灵异景点的报导、都市传说、未解悬案,就连UFO都网罗其中,这样毫无节操的风格反而受到读者好评,在喜欢神秘学及惊悚文化的客群当中,直到现在都还有一批死忠读者。然而受到出版业界衰退的影响,杂志已在多年前休刊,编辑部也随之解散。后来就以MOOK的形式以别册○○○○之名不定期出刊,或是用别的名称发行便利商店版。

  我在刚踏入这一行的时候,也常在那本杂志发表文章,休刊变成别册之后也承接过几次案子。最近很久没接到他们工作上的委托……但他说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要编辑别册○○○○的下一期。

  虽然没有说出口,但我立刻就明白他前辈的意图了。照现在这个市场看来,神秘学专刊的销售状况不会有爆发性的成长,除了铁粉之外,几乎就只有出于好奇的读者会买,就这方面来说很适合让新人练习。一问之下才发现,别册○○○○并没有固定由哪一位编辑负责,而是由制作档期刚好有空的MOOK部门编辑兼着做,明显就是非主力商品。

  相比于我这样的想法,他对于第一次负责的杂志表现出满满干劲。

  「我提出的企划是找个惊悚性质的YouTube频道常会去拍影片的那种灵异景点,并加入知名直播主的采访,但是……」

  他的提案似乎全被前辈驳回了。原因我也大概能猜想得到……

  「采访跟找人撰写一篇新的文章都需要花钱。只要钱花下去,就能做出好的内容。但前辈说新人就是要先绞尽脑汁,在不花钱的前提下做出好的东西。」

  说好听点是指导新人编辑的一环,但我觉得简单来说就是不想分配预算给这本刊物。这一点从近年来发行的别册○○○○内容,全是拿以前月刊时期的文章拼凑而成的就能看出端倪,每个主题都是似曾相识的感觉,就连在我这个外人看来,都知道这本刊物在制作上想尽可能不要产生外包费用。

  「如果要在不花钱的前提下做出刊物,也就只能沿用过去刊登过的文章,但既然得到可以负责一本刊物的经验,我想就用自己的方式做得彻底一点。」

  令人惊讶的是,他似乎将包含周刊时期的专栏文章在内的所有过去刊物内容都看过了一轮。其数量应该有上百篇,甚至更多。但在好奇心旺盛的天性及对于第一份工作投注的热情驱使下,他似乎并不为此感到多么辛劳。

  「趁着远端工作的空档,我几乎都窝在公司的书库阅读。除了过去的刊物之外,那里还存放了很多采访资料,但都只是全部塞进纸箱里,完全没人整理。应该还要再花点时间,才能看完那些内容。总之我想将现有的东西全都看过一次之后再确立主题,并以此为中心构思出一个特辑。虽然金额不多,但我还是争取到可以用在做新的采访及发稿文章的预算,等到企划都确定了之后,还希望能请您承接这个案子。」

  能参与朋友的第一份工作也让我感到很开心,我便一口答应了。

  在那之后过了一个月左右,我再次收到他的联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