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真的是好久不见了呢。上次跟您见面是在涩谷的怪谈脱口秀,已经过了将近十年啊。
您要点什么呢?好,那我要一杯冰美式。您也要点一样的吗?哈哈。这让人回想起我们以前都一边喝着冰咖啡边讨论工作呢。还说着两个人都是喝美式所以很好点餐之类的。
对。我现在作为自由编辑在混口饭吃。幸好在当编辑时有建立起一些管道,现在才能接到工作。但已经大幅远离神秘学那个类型就是了。您也知道,如果只靠那个圈子很难维生不是吗?而且我也不像您那么热爱惊悚文化,真要说起来当初也比较像是顺势就分配到那个编辑部的感觉。
但像这样接到以前工作上合作过的人主动联系,还是让人很开心呢。
请别这么拘谨啦。我已经不是发稿给您的业主了。不如说,以业界资历来看您才是前辈呢。
您说在那之后吗?真的很辛苦呢。高层突然就宣布要休刊。虽然早在那之前就有听说这样的传言就是了。自从总编换人之后,就因为销售业绩迟迟没有成长而苦恼,最后甚至缩编到只靠三个人营运下去。那个时候急着电话联络您,真的是给您添了不少麻烦。明明都还有事先准备好的原稿……
编辑部解散之后,我们三个人都离职了呢。毕竟从休刊的编辑部调到其他部门,感觉就很没面子吧。而且那时我也刚好想挑战看看自由编辑的工作。另一个编辑部的同事O也在我离职不久后,就决定转职到其他出版社了。我跟O到现在偶尔也还会去喝一杯喔。时不时也会从他那边接到工作。这么说来,您直到最后都还是没见过另外两位同事呢。
总编?喔喔,您说S吧。他现在在做什么?我也不太清楚耶。我们本来就没有多要好。而且他也是第一个离职的。当时甚至没给我们打任何招呼。
事到如今我才敢说,其实我不太喜欢他。您说为什么啊?呃,这说起来会变成在讲编辑理论,但像我跟O顶多都只是把月刊○○○○当大众娱乐杂志在做,但S该怎么说呢,总觉得他很重视报导背后的事情。
当然我也觉得为了让读者感受到神秘学的乐趣,就必须追求真实性喔。同时也明白读者期望的并非捏造出来的故事,而是真正发生的事情。但我认为最大的欲求在于想要乐在其中。所以我觉得只要有趣,即使是捏造出具有真实性的故事也没关系。
但S就不是这样想了。所以无论任何企划跟原稿,他都会要求情报来源的正确性,以及像是证据的那种东西。但例如鬼怪跟外星人,也没办法提出什么佐证吧?我们也不知道提供情报的人所说的经历是不是真的,如果连每一篇文章都要采访到十分详尽的地步,时间再多都不够用。何况我们又不是在做新闻报纸。然而S无法容许有丝毫暧昧不清的地方呢。我都不知道因为这件事跟他发生过多少次争执。
但我们也都是大人了,既然总编是S,最终还是有照着他的要求制作刊物喔。但是,我跟O对于S的想法都有很多无法认同的部分。就这个层面来说,也受到您诸多照顾啊。毕竟您的原稿品质很好嘛。以对您的信赖来说,我们三个人的意见倒是一致呢。我记得您的原稿很少被退回来。
而且放眼这个业界,您这种类型的撰稿人应该满少见的吧?对于情报的汲取方式及观点也让我获益良多。
其实我还有一个无法原谅S的地方。我刚才有说编辑部解散之后,大家也都离职了对吧?不过后来我听人事部的同期同事说,事情好像不是这样。
据说是S突然提出辞呈,同意这件事的高层才会决定休刊的样子。我虽然不确定真相是不是这样,但如果真的是基于这样的原委,会在并非年末的时期突然休刊也就说得通了。
不,离职这件事本身是个人的事情,那倒没差。只是我会觉得如果是这样,也该对我跟O说明一下吧。最后一天就突然单方面地把交接的档案丢过来,然后抛下一句「之后就交给你们了」,我们当然无法接受啊。不过说是交接,既然月刊○○○○都要休刊了,我们也没有交接什么东西给公司就是了。
咦?您说书库好像都没整理?哈哈哈。对不起。那大概是我们的责任呢。真是给下一代的年轻人添了不少麻烦。但是,虽然没有多频繁,不过看到那本月刊能像这样以别册的形式发行下去,还是让人觉得很开心呢。
抱歉。聊起令人怀念的往事,忍不住就讲到停不下来了呢。呃,今天是要说关于●●●●●的事情对吧。
啊,录音机有在转吧?不对,现在都是用iPhone的录音功能了呢。对啊,脑袋明明是知道的,但以前的习惯都改不过来,不小心就会说出录音机呢。哈哈。
平常都是我在采访别人,一旦站在接受采访的立场,感觉就很紧张呢。这该不会打从一开始就在录音了吧?真是的~您这个人也真坏心眼。一开始说到关于编辑部的那些事,可要拜托别外流喔。
真令人怀念啊。虽然只有那么一次,但我也有到当地采访过喔。那个时候的主题是什么来着啊?对了,隧道啦。好像是去那边进行灵异现象的实验。我们在那里彻夜观察,结果还是什么事都没发生。后来好像就刊载了一张拍到像是小水滴的微粒反射的照片蒙混过去。
那时候的神秘学杂志还真活跃啊。不管怎么说,当时还是做得很开心。我记得在我到那个编辑部工作前所属的前辈还说他写过关于那一带宗教组织的报导。真是时代的眼泪啊。
接到您的电话时,我真的吓了一跳。觉得那个新人还真敏锐。我当时完全没有察觉是以山为中心所形成的一大区灵异地带。但听您这样一讲,就觉得好像真的是这样呢。
刚才也有提到,说来难为情,不过自从决定休刊之后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下一个工作上,说是交接,但也只有把过去刊物及其档案ROM,还有纸类资料随便收进纸箱,并全都丢到书库就交差的感觉。
因为这样,我们各自记录在记事本或个人电脑中,那些合作撰稿人提供的企划、采访笔记及原稿档案那类的东西都没有交由公司保管,而是留在我们自己手边的状态下离开公司。我想O应该也是这样。由于我还有保留着那些资料,因此这次接获您的联络之后,我就久违地拿出以前的采访笔记来看。
虽然我只是大致上看过去而已,不过确实有找到与●●●●●有关,但最后因为被驳回而没有刊载的内容。照那个新人的说法就是位于山的东侧,也就是水坝的反方向那边。
很可惜的是最后没有写成原稿,所以只能跟您说些采访笔记的内容跟我记得的事情以供参考,还请见谅。
******
提供情报的人是××××××先生,在此就叫他A先生吧。根据笔记来看,他是个二十二岁的男性,是位大学生呢。由撰稿人F介绍来的。
采访日期是2012年3月4日。
A先生是在东京都内的大学主修心理学的学生。由于采访的前一年发生东日本大地震的关系,在找工作的时候好像遇到不少困境,不过接受采访时他已经被公司录取,四月就要出社会了,毕业论文也已经交出去,刚好是可以松口气的时期。
这次要说的是关于A先生的毕业研究内容。
A先生的毕业研究主题好像是「向他人传达恐惧情感时的肢体表现」。
内容是给受试者看一段惊悚短片,并观察受试者要用言语对第三者传达感想时,做出的手势会呈现怎样的倾向。
很奇怪吧。其实A先生好像也非常喜欢惊悚文化,所以想说既然要写论文,不如就拿自己喜欢的东西为主题进行研究。
不只是调查倾向而已,A先生还想研究根据受试者的性质会出现怎样的差异,便将受试者进行分组。
为了分组,他事先让受试者做了大概有十个问题的问卷。项目中有「喜欢惊悚文化」、「讨厌惊悚文化」之类,还有「擅长表达」、「不擅长表达」,以及「有兄弟姐妹」、「没有兄弟姐妹」等各方面的问题,并从五十名左右的受试者手势数据当中,找出对照组之间在手势倾向方面具备有意义差异的项目。
以「向他人传达恐惧情感时的肢体表现」这个性质来说,A先生想避开从头到尾都在做内容说明,利用故事性让人感到恐惧的那种影片。可以的话最好是抽象一点,看完之后只会让人留下「好恐怖」这种纯粹情感的比较好。这时被选中的就是发布在影片分享网站上的「诅咒影片」。
我想您应该也知道,知名惊悚电影《七夜怪谈》中出现的诅咒影片,会让看到的人在七天后死亡。当时内容莫名其妙,但散发出诡谲氛围的诅咒影片还造成社会现象对吧。您应该也知道自从《七夜怪谈》卖座之后,模仿的自制「惊悚影片」就以影片分享网站为中心在世间泛滥。
A先生选择的也是那种就某方面来说随处可见的「诅咒影片」。影片长度大概是三分钟左右,内容是间隔几秒切换沾满鲜血的菜刀、在废墟中拍到画质很差的人影、一脸害怕的女性身影等画面,可说是标准的诅咒影片。
A先生在看到那影片的时候,好像就发现影片中挪用了好几部知名惊悚电影的场景。简单来说就是外行人将惊悚场景拼凑在一起,做成的一支品质粗糙的影片。您说那支影片吗?由于这次要跟您谈论这件事情,我事前也重新搜寻了一下,但好像已经被删除掉再也找不到了。
让受试者看完那个影片之后,再请他们说明感想。有人抱着自己的肩膀说「好恐怖」,也有人说「回想起以前作过的恶梦」,总之各有不同的样子喔。但毕竟是这样的主题,据说他好像费了一番工夫才募集到五十名受试者。
虽然有点离题,但这个实验很有趣吧?我还记得当初在采访的时候,甚至抛开自己在做怪谈采访这件事,针对实验内容深感兴趣地问下去。您问结果吗?嗯,我当然有问到喔。
手势好像是用「种类」、「次数」、「时间长短」分开计测。大多问卷选项中的对照组之间没出现什么有意义的差异,但在「喜欢惊悚文化」跟「讨厌惊悚文化」这一组似乎就有出现显着的倾向差异。
具体来说「喜欢惊悚文化」这组人在形容幽灵的动作及样貌时,都比「讨厌惊悚文化」这组人更频繁做出手势,动作时间也较长的样子。您看,常会垂着双手摆到胸前说「好恨啊~」不是吗?就是那类的手势。
反之,「讨厌惊悚文化」这组人做出像是Filler那类的手势就比「喜欢惊悚文化」这组人还更频繁,动作时间也比较长。Filler这个词本来是「填补缝隙」的意思,但在这里指的就是在说话时吞吞吐吐,或是要承接下一句发言时会摆动手部那种不具特别意义的手势。
A先生在总结时做了这样的分析。
喜欢惊悚文化的人尽管自己也觉得恐惧,但他们能在那样的体验中找出乐趣,因此希望对方也能在感到害怕的同时能乐在其中。为此,会透过详尽表现出幽灵之类惊悚体验的核心部分,让对方觉得这种恐惧感是一种娱乐。
相对地,讨厌惊悚文化的人会觉得那样的体验本身是一种煎熬,所以想让对方产生同情,并与自己感同身受。大概是因为这样,才会经常出现言语追不上情感的状况。就结果来说,便出现了很多那种像是Filler的手势。
会不禁觉得「原来如此」对吧?嗯。真的很有趣。仔细想想,这也可以套用在神秘学杂志的制作方跟读者身上呢。
我们想方设法让神秘学变成一种大众娱乐并提供给读者。但是,当中也有一些读者会对于某些情报表现出过度的反应。像这样的读者会很情绪化地联络编辑部。您写的文章应该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吧。就是读者看完之后会寄信过来。
总觉得报导●●●●●的那期总会收到特别多那种「热情读者」的联系呢。跟「我也有看到UFO」那种不太一样,而是类似「好可怕。真的很伤脑筋。请救救我」的内容。
话题又扯远了。我的坏习惯就是废话很多呢。
总之,随着实验的进行,A先生必须统计五十人份的手势才行。而且还是人工统计。我听到这件事的时候也觉得这做法还真传统啊。
事先将受试者对第三者说明时的状况录影下来,过几天在看那影片的同时,一边将受试者的个人资料及做出的手势,分别依照「种类」、「次数」、「时间长短」统计在Excel表格上。惊悚影片本身的长度是三分钟,但受试者大概都会说上五分钟左右,讲比较久的还有人说到十分钟,因此他似乎在这方面付出了相当惊人的劳力。
不过在总计了二十人左右的反应之后,他也差不多抓到诀窍,甚至还能从容地一边预测「这个人感觉会用这种方式说明呢」,在统整的同时也乐在其中。
在这当中,有两位受试者做出特别引人注目的动作。
一位是男性,另一位则是女性。他们做的手势本身并没有特别引人注目之处。但两人都在进行说明的途中时不时做出像是注意到什么东西似的举动,眼神也会朝着跟正在对话的人不同的方向看去。
两人同样都是看向以受试者的角度来说的斜右前方,也就是录影机的画面之外。但就A先生的记忆来说,那边是房间角落,而且没有摆放任何东西。
但是那种看法与其说是刻意去看,感觉更像反射性地看过去那样,有时候甚至还会在话说到一半时就暂停下来。就好像忽然被叫住名字一样。
为了正确统计数据,事前已经将可能会造成杂音或妨碍的东西全都排除了,所以这让A先生怎么样也想不通。
如果只有一个人还能认为可能是对方说话的习性,但有两个人出现这样的反应,而且还是都朝着同样的方向看去,这说不定会给实验结果带来某些影响。思及此,A先生决定重看一次那两个人填的问卷。
其实,一开始有个前提我没跟您说。A先生在制作问卷时,在题目中出自玩心加入了某个项目。那就是「有灵异体质」、「没有灵异体质」。
没错,您应该也听懂了吧,在五十个人当中,就只有那两位回答「有灵异体质」。
这刺激到A先生喜欢惊悚文化的好奇心,便又找来那两位个别对谈了一次。他们一开始也都不太想讲的样子,但在A先生锲而不舍地追问下,最后才向他说明。
两人所说的内容基本上一致。据说是在实验中,一说起感想就会听到声音的样子。
是从那个房间的角落传来的。像是想到就发出声音一样,一直不规则地传来「咚、咚」的声音。
两人都立刻发现那就是所谓的灵异现象。对人生当中向来能看到只有自己看得见的东西,或听到只有自己听得见的声音的他们来说,这也不过是至今所遇过的状况中的其中一次而已。正因为如此,才会没有特别提起这件事,而是选择把要说的话说完。
然而还是会不禁反射性地朝那边看过去,这个举动也才引起A先生的注意。
面对「那个房间里有幽灵吗?」这个问题,两人给出一样的回答。
他们说那恐怕是源自实验时看的那支影片。并表示会这么想是因为当自己说完关于那支影片的感想之后,就再也听不到那个声音了。
两人当中的那位男性除了上述这些状况之外,还说伴随着声响有看到一道黑影。
那道黑影就像配合声响一样在房间角落上下晃动。感觉就像那道影子在地板上跳动,才会传出「咚、咚」的声音。
那位男性有对A先生这么说:
「遇到这种事情最好还是装作没有发现。要是被对方发现我们有注意到的话,事情会变得很麻烦。所以最好还是不要因为好奇就去探究太多喔。」
听到在这方面很有经验的人这么说,A先生也感到害怕,于是便不再深究下去。在那之后他好像也就没再点开那支影片来看。
然而,A先生似乎已经干涉太多了。
在那之后经过一个月左右,毕业研究也渐入佳境,A先生每天都过着留在大学写论文写到很晚的生活。由于A先生自己一个人住的公寓位于距离大学要搭两站电车的地方,因此他连续好几天都到住在大学附近的研讨会同学家里过夜,隔天也是直接前往学校。
在这样的情况下,A先生某天接到一通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对方是警察。
说是昨晚接获他邻居报案,表示A先生住处的阳台上有一位女性。
那个邻居住在公寓对面的独栋楼房,从他们家的客厅窗户可以看到公寓的阳台。
晚上九点左右,邻居无意间朝着阳台看去,就看到五楼转角那一户住家,也就是A先生家的阳台上,有个穿着红色系大衣的女性高举双手做出万岁的姿势站在那边。
那名女性似乎是面对着A先生的家,间隔一定时间就做着跳跃动作。
邻居想说可能是情侣吵架结果女生被丢包到阳台去,并没有特别放在心上就去睡觉了,然而到了半夜三点他因为想上厕所而起床,并无意间再次朝那边看过去,就发现那名女性竟然还待在那里。依然是面对A先生的家,间隔一定时间就做着跳跃动作。吓一大跳的邻居定睛看了好一段时间之后,这才发现那名女性看起来不太对劲。
据说她的头伴随跳跃的动作大幅度倾斜。感觉就像颈部肌肉及关节都还没发育完全的婴儿一样,头部随着落地的震动前后左右地摇晃个不停。
接获报案的警察赶到现场的时候已经不见那名女性,而且到A先生家也发现没人在,直到隔天询问大楼管理公司才得知联络方式,并打电话给他。
而且在那场骚动的几天后,这次换大楼管理公司打电话给他了。根据那位负责人的说法,是住在A先生位于五楼住家正下方的那户邻居向管理公司投诉。
因为接到住户抱怨最近每天到了深夜,天花板都会传来「咚、咚」的声音,希望A先生可以安静一点。大概是之前才发生过警察来找人的事情,A先生好像被管理公司的人用要他退租的气势警告了一番。
A先生似乎在那之后几乎都没再回家了。得知有女鬼找到自己的家,甚至还遭到入侵,那当然是有家也归不得吧。即使如此,管理公司依然因为接获噪音的投诉而联络他好几次。直到A先生说自己几乎没有回家,对方才总算退让的样子。
话虽如此,A先生一想到那个女的要是跟到配合四月就职而准备搬过去的新家就害怕不已。由于A先生认识一位神秘学领域的撰稿人,便找对方哭诉这件事。那就是介绍人F呢。F来找我商量之后,我介绍他一间可以驱邪的寺庙,但相对地就要让我采访这整件事情。
******
如何?呵呵。无法接受对吧?也是呢。毕竟都没有提及●●●●●嘛。
其实,这件事情还有后续喔。我想您应该也很在意那支诅咒影片对吧?没错。我也立刻去调查了。
由于A先生说是为了研究随便找的影片,所以他可能不知道,但那支影片其实还满出名的。不过说是出名,也只是在网络讨论区的讨论串中造成话题的程度啦。
讨论串中有人说出「看完这支影片好像真的被诅咒了」之类的话,并附上那支影片的连结,结果看完的人纷纷表示感到不舒服或碰上灵障现象,有段时间蔚为话题的样子。
然后,网络乡民果然就开始进行考察了。像是找出这个部分是撷取自哪一年制作的哪一部美国电影,或者发现是拿以前流行过的灵异类GIF来用这种感觉。去做那种考察的人真的很厉害对吧。
在那当中就只有一幕不是拿其他作品的画面来用。正确来说是两个镜头一个场景吧?有个地方播放出约莫五秒的黑白影像,那似乎不是从电影之类撷取下来的,可能是外行人拍下的画面。
我也看了那支影片喔。虽然跟其他画面相较之下感受不到太大的冲击,但气氛上格外诡谲。
一开始是拍到墙面上贴着「5」的板子的建筑物。集合住宅那种社区不是会替每一栋公寓标上数字吗?就是那种感觉。角度像是由下往上拍摄建筑物那样。
然后,下个镜头就是一位女性的脸部特写。看起来像是在笑、也像是在哭,还像在生气。一副龇牙咧嘴的表情。那张脸时而靠近画面,时而又拉开距离。由于女性的脸带来太大的冲击,再加上剪辑进影片的时间真的只有短短几秒,不仔细端详还真的看不出来,不过那名女性大概是对着摄影机在做跳跃动作。嗯,以角度来说是从正上方拍摄那名由下往上看过来并一边跳跃的女性。可以看见她的双手出现在比脸还要高的位置,所以看起来也像是对着摄影机伸出手那样。
没错。出现在A先生那件事当中的女性也做了相同的举动对吧?我不知道两者是不是同一个人。毕竟A先生也没有看到那名女性。
当然乡民也有针对那段充满谜团的影像进行考察。关于一开始拍到的建筑物,那是被称为●●●●●幽灵公寓的五号栋大楼。从大楼外观跟背景那座山的棱线看来应该是错不了。
但是,那名女性就不知道是谁了。毕竟影像中拍到的就只有脸跟手。其他还能辨明的就只有似乎踩在砂石地上而已。很多人在讨论串里也进行了一番议论,但最后还是不晓得那究竟是谁,也不知道是在哪里拍下的画面。
那栋幽灵公寓有很多传闻对吧。从网络上的推测来看,大家都在猜想那会不会就是造成诅咒的原因。
这个故事就到此结束。
您问为什么没有刊登出去?喔喔,因为过不了总编确认那一关啦。说是结尾太弱了。代表没有彻底查明真相呢。不过那个人确实是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我自己也觉得这故事是有点虎头蛇尾。应该说七零八落吧。一个故事在没有揭开真面目,并留下考察的余地就收尾,确实会觉得有点薄弱,而且就查明真相的故事来说也没有解开谜团。这让我觉得很可惜。
反正这个故事没有发表,所以要用您的名义继续写也可以喔。如果是您应该可以好好料理吧?如此一来也能超渡这个故事了。不,请别客气啦。我也受到您很多照顾啊。能像这样跟您聊这么多,感觉就像回到那个时候一样,让我觉得很开心。
我也会去问问O,看他还有没有一些关于●●●●●尚未发表的情报。而且这阵子也有段时间没跟那家伙见面了。刚好可以趁这机会跟他联络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