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后记

  我在还没有窗口操作系统的时候曾经做过游戏程序设计师,那时候程序设计师无论如何都得将自己埋在8和16的倍数数字堆里头;比方说我看到255或65535这两种数字的时候就会觉得好像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地塞满了整个衣柜一样安心。再来像是画面横移一次都是以8像素为单位,能用1像素移动图像的程序那根本就是神乎奇技。

  现在技术进步,那样的时代结束了,相隔数载之后,我最近又开始对16的倍数非常在意。至于原因,那则是因为我成了一个小说家。

  一本书是由一张纸折成两半,然后一张张排起来装订的。因此书的页数怎么样也跟二进制脱不了干系;大致上都是8页、16,或者32页合起来作为一个单位(称为『一台』)。所以如果文字量变多,绝对不坷能只增加1页,必须以32页做为基准增页(或者减少)。

  所以我偶尔就会有这么一次来一篇这么长的后记。但这绝不是因作者喜欢写后记的关系,而是因为以一台来计算,就是剩下这么多页数。

  这个世上有两种作家:一种是完全不觉得写后记辛苦的作家,跟每次出书都会为了后记而觉得苦恼的作家。如果要说我的话,我应该算是前者。但这次听到编辑部说:「这次后记有六页要写。」我还真的是一个头两个大。而且明明就有夕仁老师补上的2页豪华后记插画了,结果我还是得写上整整6页。所以我有在想,以后是不是要稍微考虑一下小说内容的文字量去写……因为照道理推算,一个不小心最多会有31页的后记要写,光想就觉得毛骨悚然。当然,也有剩余的页数过多,干脆多写个极短篇,结果大家反而高兴的情况……

  其实,如果我早点交稿的话,搞不好这些页数可以放些角色插画的先行稿之类的设定数据等等比较有意义的东西,但这次真的来不及了,所以留着下次用吧——总之就是这么回事,所以让我们接续前一本的后记,再来谈谈故事中角色的的名字好了……

  上次提到,女主角的名字『ミネルヴァ(中译:米娜娃)』是在刚有这本小说的创作概念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不过说得确切一点,这本小说的概念一开始就是从『挥舞着巨剑的女王陛下』来的,而『米娜娃』这个名字则是源自于扑克牌的黑桃女王。不过这次要说的是,米娜娃其实是罗马神话中的女神,所以这个名字当然是源自于拉丁语,写作『Minerva』。但拉丁语中的『v』的发音其实是相当于英文的『w』,所以正确写起来会比较像是『ミネルウァ』,而不是『ミネルヴァ』;至于若是完全采取英文方式发音,那么字尾的『ヴァ』虽然没有变,但英文中的『—near—』则会读做『ナー』,所以又该写成『ミナーヴァ』。所以ミネルヴァ这个翻其实是半拉丁半英文,但不知道这种拼凑式的译名为什么会变成日文中的标准译名。我猜原因应该是有人觉得这样翻最好,所以就这么翻了吧。

  在日文的外来语中,有许多文字其实都是从各国语言中拼凑出来的。而我私自将这种情况命名为『歌德堡现象(ゴールドベルク现象、Goldberg)』;其它同样的翻译方式还有『福斯(フォルクスワーゲン、Volkswagen)』、『克里斯托弗-哥伦布(クリストフトファー-コロンブス)』等等。这些东西要是随便排一排,简简单单就可以把页数填满了,让我现在觉得神清气爽,非常舒畅。(译注:前两者为德文,该语文『r』的发音接近卷舌的『喝』;后者为意大利文,而哥伦布的名字不论日文或中文都实行英文发音方式翻译。)

  好了,既然米娜娃的名字是源自于拉丁文,所以其它角色我也就非得从同样的神话内容中去找了(虽然不是非这么做不可,但这么做会让我觉得比较舒服)。也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故事中有头有脸的角色我都是从古罗马时代的伟人去找,跑龙套的角色就都是从近代的意大利人名去找。不过令我觉得困扰的是古罗马人的女性,能找得到的人数实在太少了,而且没几个可爱的名字,所以在想希尔维雅的名字时真的是花了不少功夫呢。总之,罗马人的名字真是饶舌的多呀。

  话说到近代意大利人的名字,因为各式各样要什么都有,所以倒是没怎么困扰到我。意大利人的名字男人都是『o』结尾,女人都是『a』结尾,几乎没有例外。这就好像日本男人的名字都是『○郎』,而女人都是『○子』这样。也许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从名字就很容易想像这个人给人的印象吧。

  如此这般,非圣王族的人名字就很快地一个一个决定下来了:弗兰契丝嘉是但丁神曲中登场的悲剧女主角,弗兰契丝嘉-达-里米尼的名字来的——之前我为了写一本以基督教为题的小说而买了神曲当作参考数据,结果完全没有用到,想说钱白花了。结果倒是这次运用上了,这么一来,我就不用怕税务署查察,可以安然地过我的生活了。

  亲卫队的宝拉跟吉尔伯特则是我个人喜爱的乐团:Mr.BIG中的吉他手,保罗-吉尔伯特的名和姓,转换成意大利文发音——这么说完全是骗人的……这其实只是我在写后记的时候,把两个人名排起来刚好想到可以这么拗。但因为不写实在太可惜了,所以我也把这个硬拗的典故写进来了。不然根本不是所有故事中登场的角色都有命名故事可以写……基本上,多数角色都是我从人名录中翻了觉得喜欢的就选了而已。

  这里面唯一让我在命名时有些犹豫的是主角-克里斯。克里斯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偏向中性的,所以本来想给他一个结尾不是『o』,也不是『a』的名字,因此他是唯一让我从俄语去找合适名字的角色。但用片假名写出来怎么写怎么怪——我是把其它故事中出现的角色的名字借来用的,非常饶舌。结果责任编辑也说:「要不要换个比较像男生的名字来用?」我想了想,最后决定是用了『克里斯托弗洛』这么一个冗长的名字,然后取『克里斯』这个昵称平常使用。基本上在小说角色命名的规则中是犯规的……

  这个克里斯托弗洛,看就知道是跟耶稣基督有关的名字。希腊文中的克里斯托弗洛即是『背负着耶稣之人』的意思,是耶稣亲自授与背他过河的人的名字。这个人原以为要背的不过只是一个孩子,结果背起来却重得要死,让他觉得自己背上背的人绝不是普通人物,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人就是耶稣。故事还说,耶稣的体重其实是他身为救世主所背负的全人类罪孽的重量……名字背后隐藏了这么一个像是『儿啼爷』一样的故事。(译注:儿啼爷为日本传说中的一种妖怪,会发出像婴儿一样的哭声引人靠近,结果抱起来愈来愈重然后把人压死。)

  话说回来,这个被赐名为克里斯托弗洛的人在现今许多基督教的教派之中都被奉为圣人。不过诸如各位所见,这本小说故事其实跟耶稣基督八竿子打不着千系,克里斯身上背负的是另一种重担。不过这样的重担到底是什么?他又会因此而将周围的伙伴们拖入什么样的深渊,这点就请诸位读者今后也一起持续关注吧。

  结果名字排一排,这篇后记就这么漂漂亮亮地填满了(完美得就连作者自己都浑身起了鸡皮疙瘩)。希望小说故事也能像这篇后记一样。

  这部小说这次也得到了好几张夕仁老师精美的插画。当夕仁老师把故事中的另一个男主角-朱力欧的设定稿拿给我看的时候,我觉得夕仁老师真是把这个角色的感觉抓得维妙维肖,看得我高兴得差点晕倒了。至于本书目录中的地图也是我用非常含糊的方式解释了各个地名之间的相对关系,然后由夕仁老师帮我画出来的。而这两本故事中的内容也是我一直盯着这张地图看才想出来的呢。结果都是我受到夕仁老师的帮助,真是让我觉得既惶恐又感激。所以请容找在这里借一点篇幅致上我的感谢。

  各位好!

  这次有幸在卷末跨页中登场,

  让我觉得万分惶恐……

  初次跟各位读者寒暄!我是这本书的插画家-夕壬~~

  话说,第二集有少女般的年轻骑士(?)朱力欧登场,

  但是在我刚接到消息说

  「第二集有希尔维雅的守护骑士登场喔!」——的时候,

  我还想说,这家伙到底会是怎么样一个粗狂的男人呢?

  应该都是肌肉肌肉吧~~!

  结果看到原稿才发现——

  唉呀,原来是这样的角色呀。

  第二集的内容也在非常令人在意的地方结束了,

  希望赶快可以看到下一集~~

  话说,我原以为杉井老师很闲,

  结果他可是非常忙碌的呢。

  ※コケッコ团团员夕仁

  ※コケッコ团是剑之女王制作团队的团名喔!(咦~~)

  这次都没什么机会画到宝拉,

  所以籍着这个篇幅来好好画画!

  也因为她是个医务兵的关系,所以让她拿了针筒……

  至于眼镜则是个人兴趣!

  ……其实我原本是想让她穿护士服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