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8章 御宅之死,以及转生

  从御宅变成狂热分子

  我虽然说了『御宅文化』及『御宅』已死了,但是我完全没有嘲弄御宅或说御宅已经落伍的意思,真的一点都没有。

  重点是:在御宅文化死后的现在,御宅们又回归成普通的个人,从前是御宅的人们,现在全都只好变成狂热分子了。我要说的是这件事。

  御宅与狂热分子的差别何在?就差在『是否成为一个民族』上。

  虽然有『御宅文化』一词,但却从来没听说过有『狂热分子文化』这种说法。有『像御宅一般的穿著和语气』这种说法,却没听说过有『像狂热分子一般的穿著和语气』这种话。这也就是说,狂热分子是一群没有群众起来创造独自的文化之人们。

  御宅会群众而形成民族,但狂热分子只能孤独地各自朝向自己的道路前进。

  而现在『御宅文化』和『名为御宅的统一概念』都已经变成没有了,所以所有的御宅都会变成狂热分子了。

  从前在江户时代有一种民族叫『数寄者』,也称为『道乐者』(注1)。所谓数寄者,就是以『纯粹』这种概念为中心,将茶道、花道、道具、建筑、诗歌、绘画、书道……等广范围的领域给统合起来的一大文化主导者。

  他们是以被人称道:『那个人,以数寄者来说是一流的。』为目标,平常自谦『我还不配当数寄者啦』来切磋琢磨自己。并且有着『在那个领域里是比不上他的,但在这项领域中就是我比较强。』这样的自尊。

  但是,江户时代崩坏了,数寄者文化也灭亡了。当然,这些数寄者都活了下来。只是变成了单纯的古道具狂或绘画搜集者,四散流落各地而已。

  一个文化灭亡之后,该文化的主导者们,就会变成各自领域的狂热分子继续活下去,这是历史的法则。

  御宅文化也一样。御宅文化,也就是『有着成人风味的儿童文化』,曾经席卷了战后的日本文化。最初是以漫画或动画为中心的御宅文化,仔细留意就会发现,连文具或杂货……等设计思想,许多领域都已经被御宅文化所占领了,建构成一大文化帝国。

  从前我在《御宅学入门》一书中曾写道:『御宅是江户文化的正统继承人。』如同江户文化死亡而数寄者变成狂热分子一般,身为战后昭和文化的御宅文化死了,御宅们也必然全都会变成狂热分子。

  可是,正因为御宅文化正在灭亡,所以反而开始受到评价了。亦即现在御宅民族正面临灭亡,而御宅们终于得到他们所渴望的社会评价了。

  距今数十年前,外国人对日本文化的印象不外乎富士山、艺妓、武士……等所谓的江户文化的东西。在那种时代里,日本人很迫切地需要建立『日本的固有文化』。就算索尼或本田的产品在国外卖得多好,也只是让外国人嘲笑是经济动物,而产生了更多的情结。

  当时日本的文化厅很积极地对外介绍现代日本的文化,然而不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引人注目。每次举办日本展览,外国观光客爱看的都还是江户文化相关的东西。现代日本文化中除了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等导演作品之外,外国人几乎都不想看。

  『只是很会赚钱,毫无文化及创造性的民族。』

  这就是全世界替日本人烙上的烙印。

  就算盖了再多条高速公路或摩天大楼,也不会有人把日本当成一流国家对待。那是因为日本没有固有文化,全都是仿效西欧文化的模仿文化而已。只会追着西方欧美国家跑,然后模仿他们,全都只是二流罢了。

  而在这种情形下,有个文化厅向来连看都不看的,或者该说是一直隐藏起来的『御宅文化』,却在无意中让全世界都接纳了。日本人如此渴望能有一个『被世界所接纳的,由现代日本所产生的文化』,而这正是御宅文化。

  现在这个世界上几乎可说没有几个小孩不受动画、电玩、漫画、偶像明星……等日本文化所影响。

  只花了不到三十年就完成如此壮举。

  从明治时代以来,日本人花了上百年都无法做到的事,御宅文化却只用了三十年就做到了。而且还达到了远高于当初文化厅所期望的层级。

  在逐渐迈向灭亡的现在,御宅文化终于可以得到评价了。这是多么讽刺的历史恶作剧呀。

  日本人也差不多该给御宅文化一个正当的评价了,不是吗?不是因为什么『能赚到外汇』,也不是因为什么『技术很高』,更不是因为什么『在国外很受欢迎』。

  而是因为它是日本人从无到有,并珍惜培育长大的一大文化啊。现在正是应该带着引以为傲的自豪与爱情,来好好评价它的时机了。我是如此认为的。

  自我感觉至上主义

  前一章所说的第三世代的特征,与贵族主义和菁英主义相比,我称之为『自我感觉至上主义』。最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有没有萌到,所以什么身为御宅所必须具备的教养等统统都不知道,就是这种主义。

  其实这种主义也并非御宅专属的特征,而是现在日本社会广为流传的一种主义。从前一个人要结婚或就职,都不是单靠其本人的意志来决定的。除了自己的感觉如何以外,还必须顾及家族亲人……等你所重视的入之『共同体』的意见才行。

  然而现在日本人所重视的对象也变得愈来愈狭窄了。从亲朋好友变得只剩下家人,又从家人变成只剩双亲,又变得只剩下配偶或恋人,最后变得剩下『自我感觉』来代表一切。

  这种把『自我感觉』放在最优先考量的做法,堪称是一种新思维。

  例如说结婚。从前必须要自己的双亲和对方的双亲都答应才能结婚,有的情况还要得到双方家族甚至公司上司认可才行。但现在只要『当事人双方同意』这种不是私奔或被强迫的就行了。

  就职也一样。没得到学校老师或双亲的认可就决定了工作地点,这是『不懂人情义理』的行为,一定要尽量避免。要找工作就要靠亲戚中有头有脸的,有的时候甚至还要去拜托连爹娘都得下跪磕头的『大人物』出马帮忙,才能定下工作。这在四十年前的日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然而现在呢?首先就只考虑到自己。而且以『自己现在的感觉』为第一优先考量。『你真的爱这个人吗?』『我跟他结婚绝不会后悔,我“现在真的”这么认为。』这才是第一重要的要素,而且每个人都如此相信。『你说你喜欢这个工作吗?』『就算赔上一辈子我也不后悔,我“现在真的”这么认为。』只要如此相信,就一定能找到理想的职业。现在的人全都这么想。

  这种『自我感觉至上主义』,把人们从以往『强调忍耐的坚强共同体』之束缚中解放出来了。相对的,当初结成并维持共同体的,靠的就是同族意识和共同幻想,而现在这些都被破坏了,也就是说这种『文化』本身已经被破坏了。

  科幻界毁灭的历史,御宅又要重蹈覆辙。若是『自我感觉至上』主义再如此蔓延下去,那御宅以外的集团,甚至于全日本都有可能因此而崩坏。

  日本与御宅

  『为何日本会产生御宅文化?』

  『外国,尤其是中国或韩国……等漫画、动画产业会追过日本吗?』

  从数年前开始,我就常听到这种问题。而我总是如此回答:

  『御宅文化是只有在日本这种特殊的土壤中才会生根发芽的。』

  『因为没有和日本相同的土壤,所以中国或韩国要发展出御宅文化是很困难的。』

  简单地说明一下吧。

  所谓的御宅文化就是『明明长大成人了也不停止儿童时代的兴趣』。解析此一现象就会发现有两个要素:『日本的成人太像小孩子,就会变御宅。』和『日本的儿童文化很有成人风味,所以没必要自其中毕业离开。』御宅文化要成立,必须要有这两个要素,而且缺一不可。

  在御宅诞生之前,也就是昭和三〇年代(一九五〇、六〇年代问》以前的日本,绝对没有成人像小孩这回事。小孩子都希望自己赶快长大成人,至少希望自己长高一点。而且儿童文化也明显地全都是『给好孩子看的』东西。少年少女们都希望快快长大成人,然后马上从儿童文化中毕业,以加入大人的行列中。

  可是,当高度经济成长的弊病开始显露,也就是昭和四〇年代(一九七〇年代)后半,儿童文化慢慢地自『好孩子专属』中毕业了。当那些安保争议或学生运动的战士们投身儿童文化创作后(注2),动画或特摄节目中出现的角色也变得理所当然地『反体制』与『反权力』。比起努力和坚毅的人如《巨人之星》的星飞雄马,那些反体制的作品如《小拳王》、《鲁邦三世》……等更能掌握这个时代的脉动。因为有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儿童文化,所以日本的儿童文化有着『就算长大成人也没必要自其中毕业』的内容深度以及激进的表现,从此朝向与其他国家完全不同的方向而进化。

  还有一件事也是日本的特殊性,那就是『给小孩零用钱』。

  数年前与法国的TONKAM出版社社长聚餐时,他就说:『因为日本人给小孩子零用钱,所以御宅文化才会根生柢固。』顺便一提,只有以日本为首的一部分东亚文化圈有给小孩子『零用钱』的习惯。

  在欧洲或美国……等,是不能随随便便地把『金钱』这种权力给小孩子的。因为金钱这种权力,无论其持有者是大人或是小孩,都会有着相同的效果;所以若是把它给了小孩,简直就像把鎗给小孩玩一样。换句话说,就是因为『枪这种东西,只要能扣下扳机,无论是大人拿着还是小孩拿着都会具有同样的杀伤力。同样的,钱不管是被谁拿在手上使用,都具有相同的价值。』

  欧洲或美国的小孩是没有零用钱的。想要什么东西的话,就只能等大人买了当礼物给你。也就是说,他们只会买『大人同意的东西=给好孩子看的东西』。像那种有反权力的意味,或者有激进的暴力描写的日本制御宅商品,就算是对现在的欧洲的小孩子来说也很难弄到手,这就是原因所在。

  可是在日本,给小孩子零用钱是常识。也就是说,小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拥有『进择自己兴趣的决定权』了。对我们日本人来说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在欧美的人看来,他们会认为这种习惯会『让理性尚未成熟的儿童受害』。

  虽然在日本或亚洲是把小孩子视为『人所应有的原型』或『纯真的象征』,可是在基督数文化圈里却是将小孩子视为『理性尚未发达的小动物』和『需要保护及监视的弱小生物』。当日本的漫画或动画冲撞到欧美表现上的规制问题时,我原以为应该尽量从『零用钱问题=看待儿童的态度』这个观点来着手讨论的,然而却几乎没什么人注意到这件事,真是可惜。

  日本给予小孩子『零用钱=自己决定兴趣的权力』。

  同时,日本具备给成人看的那种有『思想或表现的激进性』的儿童文化又愈来愈多。

  就是齐备了这两个条件,御宅才开始诞生。

  平成型不景气的影响

  可是从一九九〇年代以后,日本进入了不景气的时代,而且还不是从前那种『极贫→贫穷→小康』的『昭和型不景气』,而是『街上残留着泡沫经济时代的遗产=从前日本是很富有的→但是不知苦日子还要过到何时+不景气保证一定会半永久地持续下去』这种『平成型』,也可以说是『被不景气套牢了』的状态。

  正因如此,所以小孩子都不想长大成人。

  就算是大人,若是给他们机会的话,他们也想要变回小孩子,只是因为办不到而无可奈何罢了。

  因为啊,在现实生活中只会看见『明天的日子说不定比今天还要苦』的征兆。老人年金出现漏洞,环境污染更加严重,贫富差距愈来愈明显,日本又进入了超高龄社会。每天都听着这种事情的话,不管是谁都会觉得『真不想当个大人』、『愈快长大成人愈不好』,这是当然的。

  『小学生对于“在成人社会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有过度的排斥反应。』、『把“看起来比较年轻”当成美丽的第一优先基准。』

  我们不知从何时起,已经习惯使用这种缺乏平衡的思考方式了。

  在岩村畅子所写的《普通的家族是最可怕的》(新潮社出版)一书中指出一项事实:『想要让孩子一直相信耶诞老人真的存在』爹娘变得愈来愈多了。而且不是指幼稚园或小学低年级的小孩。该书中描述了许多父母亲『拚了老命似地想要让国、高中年纪的孩子相信耶诞老人真的存在』这种异常的模样。以下根据岩村氏的报告,介绍一部分这种爹娘的言论。

  『为了不要让我女儿发现耶诞老人就是她的双亲,所以我和我先生还会另外送礼物给她。』(有着十四岁的女儿的四十三岁的母亲)

  『耶诞夜吃完晚餐后门铃就会叮叮当当地响起来,我的孩子们(十三岁及十岁)打开门一看就会发现耶诞老人留下了礼物给他们。我每次都会这么做,所以他们至今仍然深信不疑。』(四十四岁的母亲,据说还请附近的邻居帮忙)

  父母亲为何会教育小孩『不要长大比较好』、『长大成人有害无益』?因为他们自己也这么觉得。

  那么,我们之前已经讲过了『要成立御宅文化必备两大要素』。

  『日本的成人太像小孩子,就会变成御宅.』

  『日本的儿童文化很有成人风味,所以没必要自其中毕业。』

  现在御宅之所以急遽地增加,并不光是因为御宅热潮或『萌』热潮之故。而是因为对于经济走进了死胡同的感觉,使全世代、全阶层的人都彻底地做出了『长大成人真是亏到了』的判断。

  『成熟的判断』、『成人该有的见识』、『成人该有的品格』。

  这些事情就算没有人一本一本地写新书来教导,只要都学会了就是成为『成人』的证据了吧。可是,得到了以上这些『成人的属性』之后有什么好处?从短视的眼光来看,反而要承受更多辛苦的事,而且还得经常奋发向上,这种成人的模样很明显地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且之所以只会用这种短视的方式来思考事情,正是因为只用『短期的感情冲动=现在的感觉』来判断,也就是『自我感觉至上主义』所致。

  正因如此,御宅的总人口急遽地增加了。

  『与其强迫自己当个大人,不如像个小孩子一样,活得还比较轻松愉快。』

  这可不是现在的年轻人讲的话,而是日本的全世代、全阶层在无意识中所寻求的生存之道。

  在学校里当场拍桌翻脸的爹娘们、在医院里殴打医生的病患。

  在便利商店或吃茶店中发火骂人的顾客、甚至病态的奥客。

  无论发生什么问题,都要把负责人揪出来,叫他下跪赔罪才甘心的传播媒体。

  这些全都是我们自己,以及身旁『日本人』平均的模样。

  如果不想承认『御宅已死』,就会变成一天到晚反复说着『现在的御宅真令人受不了,快变回从前的御宅吧。』等无意义的言行而已?

  同样地,承认『日本已死』吧,至少承认『昭和时代已死』,不是比较轻松吗?总是说着:『最近的年轻人真令人受不了,』、『快点长大吧你!』、『有点品格和见识好吗?』等抱怨也是无济于事的。

  像这类『做人要有品格、有见识』的价值观,也就是『从前的日本人』或『昭和时代的想法』等,都早已死光了。

  这也不是『因为是世代交替,所以没关系』的问题,因为时代会随着变迁,而在人的脑子里不断地安装上新的作业系统。

  拿现在七十几岁的人和四十年前的七十几岁的人相比的话,很明显地幼稚了许多。去看那些给年长者或奢侈品专题的杂志就能明白,他们只对长寿/健康、美容、美食、保全财产等事有兴趣而已。这种幼稚的欲望完全显现在其中。『只想尽量活得健康又长寿』这种欲望是多么难看而卑鄙啊,然而会这么想的大人现在也一个都没有了。

  个人的时代

  暂且,让我们把刚刚暂停的话题继续下去吧。

  御宅死了。名叫『御宅』的共通文化及民族已经死了。

  但是我已经说过,这不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死掉了。所谓御宅已死,或许只是因为我们不再需要这层名为『御宅文化』和『御宅民族』的保护伞了。

  从前曾是御宅文化代言人的宅王之王,也已经没必要存在了。现在只要用部落格,或者每个人各自的生存方武,把御宅作品的美好向外播送就行了。

  『对外张扬只会惹来一身腥,又没好处,不如躲起来一个人悄悄地享受就好。』这种想法是没有用的。因为所谓的御宅已经不再是兴趣而变成是『认同』的问题了。所谓的『认同』也就是『我大概是御宅,可是……』这样的想法。如果只有前半句『我大概是御宅』那就是御宅了,但是这后半句『可是……』后面的部分才是『认同』的问题喔。

  只要有这个问题在,无论是哪一种御宅论你都无法接受的。所以,你为了要被社会所接纳,为了要没有压力地活着,那就只好无论多辛苦多麻烦都要自己对外发言了。因为无论是谁来代表你对外发言,你都会觉得『讲得不太对』,所以到头来只会让你觉得『我好像没有归属感』而已。

  『御宅』这个民族已经没有了,但现在是每个个人在『Youtube』或『Niconico动画』上观赏御宅作品的时代。从今以后,大概只剩下体育活动或新闻可以成为世代的共通体验了吧。

  御宅死了之后,御宅们就只好各人独自去进行『我好喜欢这个』、『你说不定也会喜欢喔?』这样的小型版宅王之王活动。虽然可能会在意这样的推广活动太小,但也不需要勉强自己把活动搞大。所以说也没必要一个人龟缩在壳里,就照自己的步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物』就行了。什么『宅王之王』或『御宅评论家』的,不用放在眼里也无所谓!

  然后听听前辈们给的忠告,因为可能会让你出乎意料地有更多乐趣,所以听一听也不要紧。

  御宅虽然死了,但我们还要活下去。

  既然要活下去,就要活得轻松愉快比较好。

  承受『当大人的痛苦』

  好,『从前的日本』及『昭和时代』都已经死了。

  那些勤勉奋发,虽不擅长谈恋爱却很专情,虽不擅长『享乐过人生』但却很擅长拼命努力做事的『X计画』的时代的日本人,都已经不存在了。

  小孩子都想快点长大成人,憧憬着『能够独当一面』的形象,以表现得比实际年龄还要成熟为自傲。这样的小孩子也已经都没有了。

  每年新进公司的新人职员看起来都愈来愈幼稚,可靠的全共斗世代(注3)虽然再过不久就要退休,为了我们的生活,或者说为了活着的意义,也只好继续努力工作下去才行。

  在『努力也没好处』『长大成人有害无益』『不配合我的人都是坏蛋』的现代社会中,主流的价值观每天都持续地安装到我们的心灵中。

  『自我感觉至上主义』绝对不是毁灭日本的敌人。它是在我们自己心中已经被安装完成了『时代』的价值观。也是现在的日本生存的证明。

  若是你觉得这种价值观令你不爽,也请别只想着去排除它,而要想着如何与它『共存』。不然的话,你就会变成要过总是无法原谅别人、总是批判别人、只会否定时代、只会说着『还是从前好』的人生。

  话虽如此,但也没必要去迎合这种时代。就算大家都幼稚化了,也并不是『你也可以幼稚化』的借口。的确,我们每个人与过去的日本人相比,都显得很幼稚。但相对的,也表示我们有着纯真的心。

  要保护自己的『纯真=像小孩的部分』,就要靠自己的『大人的智慧与生存方武』才行。也就是说,你若想要堂而皇之地享受自己的御宅兴趣,就要好好努力工作,就是这么回事。其实,这是初期的御宅们都理应具备的『智慧』才是。

  大人的工作

  这种用于个人的『用自己“像大人的部份”,来保护自己“像小孩的部份”』之法则,其实放到更巨观的社会上,也是照样通用的。

  『保护身旁像小孩子一样的人,就是大人的工作。』

  如果这句话你若听了不顺耳,我们就换个说法吧?

  『任何人都拥有“像小孩子的部份”,所以只能由其他人“像大人的部份”来照顾。』

  不管这个人是你的家人、恋人、同事、上司或部下、或者说不定只是正好在同一辆电车中的人,就算你不认识他,若是他有『像小孩子的部份』显露出来,你身在当场,就只好拿出你『像大人的部份』来照顾他。相对地,你或许没有注意到,自己也有『像小孩子的部份』,是由许许多多的人用他们『大人的部份』在照顾保护着你。

  当然,『去照顾别人只是让自己吃亏』对吧?因为不想让自己吃亏,所以也不想照顾别人!我能理解这种感觉。

  『虽然别人照顾我多少,我也该回报多少,但花力气去照顾别人还是吃亏呀。』

  对,没错。

  但是,有这种『对单方面的吃亏早已有觉悟』的就叫做『大人』。

  『坚持要求单方面得到好处』就叫做『幼稚』。

  我的故事差不多也该说完了。

  这是一个关于『御宅已死』的故事。

  御宅已死的理由是『社会变了,所以身为社会成员的我们,本身也变质了。』

  虽然御宅可能已经死了,可是从今以后当然还是会有一大堆御宅的动画或漫画或电玩……等,保证会有许多快乐的事物。

  正因为御宅已经死了,从此以后,喜欢动画、漫画、电玩、军事、铁路或偶像明星的人,也要稍微放弃『永远当个小孩子』的想法,让自己稍微长大一点,再继续你们的『御宅的兴趣』,就是这样。而且,想要享受这种乐趣,其实必需要有者『成人的智慧』才行。

  现在的御宅都为了自己『身为御宅』一事的认同问题而烦恼。而现在的日本人也愈来愈搞不懂『最近所有的人=立刻暴怒,奥客般的普通人们』这件事了。

  所以谁都不信任谁,只有自己才能保护自己。

  所以不想让小孩子进入这个恐怖的社会=希望他们一直当个小孩。

  可是,如果把小孩子们一直当成小孩子来养育,只会让『自我感觉至上主义』加速,只会让这个社会更快地从『不认识邻人』变成『不认识自己的小孩』而已。

  我们以『御宅已死』之事为背景,而谈到了『名为昭和的时代已经死亡』这件事。

  昭和死亡的理由,是因为所谓的时代,其本质本来就是『过程的产物』。也就是在『极贫→贫困→高度成长→因为太富有所以退废』这种狂飙中,所以彷佛就在一瞬问,数十年就这么过去了。但是,泡沫经济崩溃后将近二十年的不景气和持续加大的贫富差距,国民们已经不可能再找回那种『时代的气氛』了。

  虽然昭和时代或许已经死了,但我们还得继续活下去。我们从昭和活到了平成初期,虽然时代的价值观依次持续地安装在我们的心中,但是每个人吸收多少、如何取舍,则是各人都不相同。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各自在心中有一幅『价值观的拼布』,而且没有哪两幅是一样的。

  所以『认真工作比什么都重要』、『想快点独当一面』等所谓『昭和的价值观』,虽然说就『共同幻想』来说是已经死了,但却有可能仍旧残留在每个个人的心中。

  很可惜,我现在并没有『所以在现代要如何如何活下去!』之类的处方笺,也没有这个问题的答案。只不过,身为从前的宅王之王,我只能提出像『以后御宅就这样活下去也还不错吧?』、『这样的话就能找到压力最小而幸福最大的妥协点了』之类的提案。

  这可不是针对全日本人而说的话喔。

  不不,我是没有那么伟大,不过也并不卑微就是了。

  我只是觉得『像这种太过巨大的问题,如果不把它单纯化、模型化再来思考的话,是不可能掌握问题所在的。』『在单纯化、模型化的时候所省略掉的那些细节,说不定正是文化的本质。』如此而已。

  然而,当我今天写完这份原稿时,这个瞬间我只想写上『可能吧』做为结束。

  『长大成人这件事也不全然是坏事嘛。』

  『只会想着老了以后可以安安稳稳,过着健康长寿的美食生活,这样真的可以称之为“活着”吗?』

  以上,谢谢您读完了这一大段漫长的文字。

  译注1日文『道乐』一词原指『做本份以外的事』之意。

  2此指一九六九年左右,宫崎骏、安彦良和等曾参与学运抗争的左派知识份子,因被学校退学或留下不良纪录,而无法进入一般公司就职,只好投身动画业界的往事。

  编注3全共斗为全学共斗会议的简称,指一九六八二八九年间,日本新左翼诸党派和无党派学生在不同大学策划的学生运动。『全共斗』世代指当时为大学生年纪的世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